在我們身邊,有些孩子在記憶上費了很大的功夫:在學校背誦,回家記憶,有時候甚至還會熬夜,做了數不勝數的題,但知識點就是記得不牢固。那麼,如何才能提高記憶效果呢?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勞逸結合。記憶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就是清醒敏捷的頭腦,所以對孩子們來說,適當的休息、娛樂不僅是有好處的,更是必要的。
李涵是個六年級的小學生,為了讓自己打好小升初的攻堅戰,他給自己製訂了一個完整的學習計劃。在這個計劃中,其中的一個重要項目就是記憶。李涵利用假期的時間對需要記憶的內容作了整理,足足有三大筆記本,隻要一有時間就取出來背一背。如果當天作業不多,他就會用更多的時間來記憶。
這樣的記憶方法確實給他帶來了一定的好處。當老師領著大家進行複習的時候,遇到定理、語段,他都能很快想起來,令同學刮目相看。李涵確信,自己的這種方法是正確的。於是,他每天都會在晚上睡覺之前背一會兒。即使有些知識點已經被他背誦得滾瓜爛熟了,他依然要拿出時間來記憶。
這天,寫完作業之後,李涵又開始了自己的背誦任務。按照計劃,他今天要背誦50條數學定義、定理,10篇課文語段,5篇英語課文。李涵將記憶的材料放在桌子上,一邊翻,一邊記;為了提高記憶效果,他甚至還閉上了自己的眼睛……腦子裏出現了一條條定義、一篇篇語段……突然,猛地一驚,李涵醒了過來。
李涵看到媽媽站在自己的身邊:“學累了就休息一下,你這樣怎麼行?我都說過你幾次了,你卻不聽。你看,這樣的記憶效果好嗎?與其坐在椅子上犯迷糊,倒不如躺在床上好好睡一覺。”李涵看看記憶材料,依然打開在第1頁。可是,剛剛腦子裏不是出現了很多內容嗎?李涵意識到自己剛才是睡著了。
不可否認,李涵之所以會在記憶的時候睡著,就是因為自己太累了,缺少休息。在我們的周圍,類似李涵的孩子有很多,家長們一定要認真對待。
眾所周知,保持清醒的最好辦法就是休息。隻有休息好,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到記憶中。記憶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張弛無度。隨著年級的增高,孩子需要學習的科目越來越多,記憶的內容也會越來越多,如果不善於調節,一味地打“疲勞戰”,不僅記憶的效率無法保證,還可能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危害。
常常熬到深夜,超負荷記憶,“拚命三郎”式的記憶方式是要不得的。輕者在每天下午上課期間會感到疲勞,重者一整天都會感到疲勞不堪。一旦出現記憶的疲勞感,孩子的睡眠、體重、飯量以及身體狀況各方麵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變化,比如:入睡遲、多夢、睡著後抽筋、早醒、睡得不深、容易驚醒、胃口不好、吃不下飯、抵抗力下降、容易患病等。
記憶疲勞是孩子在連續緊張記憶一段時間後自然發生的有機體體能衰退的現象,應對疲勞的有效方法,是進行及時的休息。一個人的精力就像彈簧一樣,如果在它的彈性限度內拉開,手一鬆,就會彈回去,恢複原來的正常狀態;如果無限度地拉,超出了彈簧的彈性限度,鬆開手,就不會再複原了。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從下麵的幾方麵入手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