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駿(資深傳媒專家)
山奇先生出版對話日本《七日談》一書時,我曾經提供了一篇序言,其中,我呼籲中國傳媒出版界認真係統地關注我們的鄰國和對我們影響深重的大國,因為在這個空間感變得越來越近、越來越小的地球上,它們已經是與我們自己生存和發展無法分割的組成部分,認識它們與認識我們自己一樣重要。而對於匆忙現代化的中國而言,國人對於這些國家如日本、俄國、印度、美國的了解遠遠不夠普及和深入,這是中國未來之路上必須持續要學的主要課程之一。
現在,山奇先生又把《對話美國》的書稿發來了,我看到這部新的著作成果,首先欽佩他的執著和認真,一件事起頭需要勇氣和創新能力,堅持下來就在考驗內力和底氣,一個專業音樂人堅持這樣的事業,肯定離不開這個人之於國家、世界前途命運關注的責任心。這本書中山奇和歐亞倫的交流涉及麵非常寬泛,也顯示出他們廣闊的視野和興趣。
中國的現代化是被另一種文明的強製性力量拉進來的,此前的中國以其獨特的文明形態生存了數千年,以今天的目光看來,這種文明緊緊紮根大地,農業為本,崇尚教化,無數農家的門楣上書寫著“耕讀傳家”的千古寄望,士農工商,商的地位最為低下,這種文明成功地依托血緣倫理鏈條的堅固力量,有效地實現了廣闊國土疆域內低成本社會管理,有效地節製了人們除基本生存之外的欲望。這種文明很少需求土地之外的資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甚至“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農人們的生活範圍極小,主要是以村莊為單位,尤其是女人,一生沒有走出娘家村莊和婆家村莊這樣生活半徑的大有人在。170年前開始,來自西洋的堅船利炮動搖了這一切,完全異質的工業文明以消費刺激、欲望釋放、競爭獲取為特征縱橫天下,席卷全球,包裹在其中的還有東方人過去並不熟知的“科學、民主、人權、自由”、“上帝、耶穌”。東方的巨人從此心搖神蕩,文明的嬗變經久不息,今天中國的深層矛盾無不源自於此。而漂洋過海籠罩全球的工商文明,經數百年的演變至今,美國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已成為其中最為強悍和典型的代表,對話美國,也是中國最為緊要的現實課題。
對話美國,遠不是山奇和歐亞倫兩個人的事情,而是兩個偉大國度和兩大文明曠日持久的浩大工程,但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這種對話雖至今已持續了一百多年,但遠沒有滿足飛速變化的時代要求。麵對如此龐大深重的話題,兩個民間人士的對話可能難免偏頗和掛一漏萬,但這種對話因為心態的放鬆而真誠自然,尤其其中許多關於政治、社會、經濟、生活等細節的交流,生活中滲透著深刻,細心的讀者可以讀到一些“大書”所很少提供的細節,這些細節常常一針見血地刺中問題的要害,是理解許多“大問題”的另類讀本。
繼續期待山奇先生《對話俄國》、《對話印度》、《對話韓國》等未來的計劃,這些努力至少會留下這個時代的中國青年關注世界的熱切目光和心靈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