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曆史不可以假設?你能把人類語言中“如果”一詞去掉嗎?曆史是一麵鏡子,如果曆史不能假設,就如同數學中不能進行推理,很顯然,如果第三帝國首先掌握原子彈、彈道導彈技術,那麼戰爭的天平必然要傾向德國。曆史的盡管不能重來,然而曆史的假設卻是非常有益的,如果漢尼拔的部隊得到迦太基援助那麼羅馬帝國很可能已經滅亡,如果拿破侖的艦隊能夠控製英吉利海峽6小時,那麼英國必將滅亡,然而,曆史沒有這樣。但這不等於說未來的曆史仍然不可重複,事實是,希特勒重蹈了拿破侖入侵俄國的失敗,熱那亞跟隨了比薩的覆轍——當熱那亞擊敗比薩艦隊後,熱那亞又被威尼斯所擊敗,曆史總是一再循環——當大航海時代到來後,大西洋沿岸國家崛起是一個必然,但究竟誰能崛起、稱霸多久則要遭遇很多偶然,這其中,就是我們要從曆史的假設中尋找的規避法則。
假設一下,如果納粹德國搶先二步:
如果第三帝國的原子彈計劃首先成功,那無疑是一場災難,德國將很有可能反敗為勝。
如果第三帝國擁有了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技術的話,那麼盟國將不得不投降。
那麼,再讓我們預知一下未來:
如果美國控製了太空,那麼誰還能挑戰美國?
如果月球成為美國第52個州,那麼誰還能挑戰美國?
相反,如果中國在“施裏弗”演習中贏得勝利,那麼未來將怎樣?
五角大樓預測:在新的軍事競賽中,如不及時采取行動,美國將在10年之內輸給中國。“如果中國繼續加強新型軍事能力的研究,比如太空武器研究……北京將輕鬆地在這場軍事競賽中取勝。”
美空軍空間司令部司令邁克爾·海默中將稱:“一旦中國超越美國,在空間獲取了非對稱優勢,將把美軍從信息時代戰爭機器以下打回成工業時代戰爭機器……我們明白,平衡一旦打破,優勢就將盡歸敵手。”這位將軍認為,中國的反衛試驗意味著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太空競爭已經開始,這類似於美蘇之間的空間競賽。他稱,應建立“在所有未來衝突中及和平時期占據空間優勢”的觀念,並貫穿於美軍所做的的一切工作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