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崔永元以《實話實說》主持人的身份嶄露頭角。在《實話實說》中,崔永元努力讓自己看上去樸實平易,他甚至要求編輯將自己在主持過程中所犯下的一些“尷尬”毫無保留地播出。在節目中,他那一撇嘴的壞笑,憨厚樸實的形象,給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淡定而不失搞笑的主持風格以及幽默詼諧的話語,也拉近了與大眾的距離,讓現場觀眾如坐春風。崔永元也因此被觀眾們授予“鄰居大媽的兒子”的封號。
之後,崔永元又先後主持了《小崔說事》《小崔會客》《謝天謝地,你來啦》《小崔說立波秀》等節目。
作為優秀的節目主持人,崔永元四次榮獲央視“十佳主持人播音員”獎,兩次獲得主持人“金話筒”獎。在2012中國大學生電視節上,獲得“最受大學生喜愛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大獎。在第三屆中國演藝名人公眾形象滿意度調查中,崔永元獲電視主持人公眾形象滿意度調查第一名……
在崔永元的工作間裏有這樣一副對聯:“說天說地莫若說真,話東話西不如話實。”正如對聯所言,崔永元一直都是秉承著“敢於說真話、說實話”的原則。
崔永元一直都在營造一種寬容理解的真誠對話氣氛。在他主持的節目中,他以平民的視角傳遞社會各階層的聲音,給觀眾留下了睿智、坦誠而又妙趣橫生的形象,同時也給原本“一本正經”的電視屏幕帶來了極大的活力。
《戰國策》中說:“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自古至今,語言就充滿著獨特的魅力和無窮的力量。作為人際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語言在人類曆史的長河中一直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有這樣一種感受:我們在和一些人交流的時候,總是不能暢所欲言,而且還覺得很別扭;而和另外一些人交談的時候,我們又會覺得非常盡興。事實上,談話能否順利展開,關鍵就在於談話的氣氛。崔永元的節目每每讓嘉賓暢所欲言,這都源於他高超的營造談話氣氛的能力。他能用機敏、睿智而輕鬆的語言消除對方的緊張、戒備心理,讓他們無拘無束地侃侃而談,同時也讓觀眾大呼過癮。
崔永元說:“我覺得好的采訪應該是化學采訪,就是你先拋出你的試劑,等著嘉賓的試劑,然後產生化學反應,所有的問題就在這個反應過程中陸續出現,這才是好的采訪。談話節目要求的就是這樣的采訪,在傾聽中尋找亮點。”
作為政協委員,崔永元不僅能夠深入了解民間的疾苦,還敢於為群眾說話。他曾說:“希望國家給農民一顆定心丸,說白了就是一句話,‘種糧食永遠不會賠本’。”崔永元認為,人大代表是群眾選出來的,因此必須要為群眾說話、為群眾辦事,他說:“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這麼一群人來到這裏就要盡力,別到這裏來享受,來這裏開同學會、老鄉會,那樣就太辜負大家了。”
崔永元在一次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做《實話實說》時人民把我捧上了天,我也沒樂暈了頭,對吧?現在又有人說我‘站在人民的對立麵’,所以我就從來沒在意‘人民’這個概念,哪有人民呀,沒有人民呀,隻有甲、乙、丙、丁、張三、李四這些具體個體,我希望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
在深受抑鬱症折磨期間,崔永元不僅自己積極配合接受治療,還鼓勵那些像他一樣得了抑鬱症的患者也要積極勇敢地向心理醫生求助。他毫不避諱地談論自己的病情,與觀眾們分享他的這點兒“小秘密”,不僅讓那些跟他有著同樣情況的人獲得了接受治療的勇氣,也讓他贏得了更多人的尊重。
2010年的“兩會”結束後,有媒體根據網友們的熱評,為人大代表們“頒發”兩會“奧斯卡獎”。戲稱崔永元在兩會中擔任“真人短片”《這個委員不太冷》的主演,言辭犀利、實話實說,頗受稱道。並對這一短片致“頒獎詞”:“該片引起了眾多委員和網友的共鳴,影評人也紛紛對本片打出罕見的高分,而崔永元在紅地毯上的一句話‘我厭惡一切的不公平’,更成為各大媒體的頭條。崔永元這個獎,實至名歸。”
雖然這隻是戲言,但是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人們對崔永元的嘉許。崔永元不僅是敢說實話、說公道話,還懂得說話的藝術。崔永元的為人值得我們敬佩,他機智、詼諧、幽默的說話方式也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