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每個人都需要整理(1)(1 / 3)

你突感人生壓力倍增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整理”讓我們如此抓狂,我們還必須去整理呢?從現在開始,我們來一一解答這些問題。

【第一章】 職業整理師?!

由韓國經濟報發行的月刊《校園Job&Joy》對我發出了采訪邀請,采訪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為住在單間出租房的年輕人或大學生提供“整理”方麵的幫助。采訪當天,我從雜誌社到了谘詢對象家裏,當我打開房門一看,著實大吃了一驚:房間裏赫然矗立著一座小山,就在狹小的單間出租屋中央,是由書和另外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堆成的。衣架上掛不開的衣服和書架上插不進去的書雜亂無章地堆在一起,這些暫且不說,最讓人驚訝的是,住在這個房間裏的竟然是兩個二十多歲的美女。

房間主人A女士畢業於韓國的重點大學,現供職於大企業,透露著幹練的職業女性氣息。A女士工作以後一直住在大學期間住過的這間屋子裏,到現在已經住了五年,積累的家當自然不少。房間本來就狹小,再加上還有一個同住的室友,更顯得擠擠巴巴了。A女士的室友也在大企業上班,早出晚歸,家儼然成了旅館。有時候,A女士和室友也想拿出時間來整理房間,但都因不知如何下手而作罷。再者,她們抱著“反正結婚以後就會搬出去”的想法,整理似乎就更沒有必要了。漸漸地,房間就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我先對房間整體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診斷”。導致房間亂的最大的原因在於,那些現在已經用不上的專業書和她們上大學時參加校報編輯部活動所積累的各種雜誌和印刷品。這些東西都堆在那兒,占去了大部分的空間。還有就是那些衣服,大學時穿的衣服,現在踏入社會新買的衣服,再加上鞋子、購物袋、箱子,這些也占據了相當大的空間。正是這些有年數、多得泛濫卻無用的家什造成了她們整理上的“無處下手”。

於是我果斷決定先“扔東西”。首先下手整理地板上那座小山,將擱置不用或不再需要的東西揀出來扔掉。接下來處理別的地方那些多餘的東西,把已經過時或是穿夠了的衣服、早已束之高閣的英語書,還有大學時用過的資料統統丟掉,騰出一部分空間來。該扔的東西扔掉之後,再把剩下的東西分門別類,讓它們“各就各位”。見我這樣按部就班地整理,A女士也多少看出點兒門道,不一會兒也加入到熱火朝天的“整理”中來。

大約六小時以後,整個房間煥然一新。整理這些“家當”雖然讓A女士筋疲力盡,但她的表情裏卻充滿了滿足與成就感。以前由於家裏太亂,兩個人都不好意思邀請客人來,現在就不一樣了。而且,房間經過大變身後,以後下班回家,迎接她們的就將是一個整潔而舒適的小窩了,這是一件讓人多麼欣喜的事情!

沒有不會整理的人

我們所說的“職業整理師”就是這樣一類幫助客戶整理事物的專業人士。他們通過了解和掌握客戶的習慣、所處的空間與環境情況,負責各種各樣與整理相關的業務,從書桌、廚房等空間的整理,到時間、人際關係等的整理,無不包含在內。大多數人在整理方麵出現問題後,都寄希望於按自己以往熟悉的方式來解決,但要知道,問題恰恰就是出在這種“以往熟悉的方式”上,不改變這種“以往熟悉的方式”,就隻有抱怨“我不會整理”的份兒了。其實世界上不存在不會整理的人,隻存在“不會使用恰當的整理方式”罷了。

職業整理師通過一些“整理原則與係統”,幫客戶稍微改變一下以往的習慣,使他們養成新的習慣。比如,“如果您覺得Planner項目管理軟件太難的話,建議您試用一下Post-it便條軟件”,“您可以安排早晨九點到九點半,半個小時的時間來整理一下桌子”,將這樣一些簡單的工具或方式推薦給客戶,使他們改變以往的習慣。

整理師還教我們從小處著手,不斷養成良好的整理習慣。雖然房子、書桌、手提包、錢包這些東西的大小和裝的東西不同,但實際上它們的整理原則是一樣的。會整理錢包了,就會整理書桌了,自然地也就會整理房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