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學會傾聽(1 / 1)

森林的聲音

公元3世紀,某國的君王喬將他的兒子送到樸古大師門下,要求大師負責教授王子,使之成為一名傑出的統治者,因為王子將要繼承王位。王子剛抵達寺廟,大師就將他獨自送到大森林中 ,並要求他一年後回到寺廟時能描述出森林的聲音。

冬去春來,王子回到寺廟,他滔滔不絕地對大師講述著所聽到的一切:“大師,我聽到了杜鵑美麗的歌聲、樹葉沙沙地作響、蜂鳥嗡嗡地啼鳴、蟋蟀唧唧地鳴叫……”聽完他的話,大師讓他繼續回去傾聽。對此,王子頗感困惑:難道自己還沒有完全辨識所有的聲音嗎?時間一天一天地流逝著,年輕的王子孤獨地端坐在森林裏,豎著雙耳盡力地傾聽著。然而,令他失望的是除了已聽到的,別無他聲。這天清晨,正當他默默地坐在樹下,他突然開始感覺到從未聽到過的一些模模糊糊的聲響,聚精會神地傾聽下去,這些聲響也越來越清晰。他立刻茅塞頓開:這些一定就是大師希望我能夠辨別的聲音!回到寺廟,王子恭恭敬敬地向大師描述著他新的收獲:“當我集中全力地傾聽時,我聽到了從未聽到過的聲音——鮮花在緩緩地開放;大地在陽光下複蘇;小草在吮吸著露珠……”大師頻頻地點頭讚賞:“傾聽別人聽不到的聲音是成為傑出的統治者所必備的一項基本素質。因為隻有當一位統治者學會密切地傾聽民眾的心聲——理解他們沒有表達的情感,了解他們沒有表露的疾苦,掌握他們沒有表達的抱怨,他才有希望鼓舞民眾的信心,滿足民眾真正的要求,以及了解所出現的問題。當領導者僅僅注意表麵之詞,而不是深刻地洞察民眾的心靈,了解他們真實的想法、情感和要求,那麼這個國家必將衰亡。”

為君者要善於傾聽能聽到的聲音,更要用心去聽那些聽不到的聲音,隻有如此,人民才會對統治者尊敬愛戴,國家才會長治久安。在當今社會也是如此,懂得傾聽是對別人的尊重,同時也是一種價值。

傾聽的價值

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西米尼晚年的時候聲望很高,擁有上千名學生。一天,這位兩鬢花白的老者蹣跚著走進課堂,手中捧著一摞厚厚的紙張。他對學生說:“這堂課你們不要忙著記筆記,凡是認真聽講的人,課後我都會發一份筆記。一定要認真聽講,這堂課很有價值!”

學生們聽到這番話,立刻放下手中的筆,專心聽講。但沒過多久就有人自作聰明——反正課後老師要發筆記,又何必浪費時間去聽講呢?於是開起了小差。臨近下課時,這些學生覺得並沒聽到什麼至理名言,不禁懷疑起來:這不過是一堂普通的課,老師為什麼說它很有價值呢?

課講完了,阿那克西米尼將那摞紙一一發給每位學生。領到紙張後,學生們都驚叫起來:“怎麼是幾張白紙呀!”阿那克西米尼笑著說:“是的,我的確說過要發筆記,但我還說過請大家一定要認真聽講。如果你們剛才認真聽講了,那麼請將在課堂上所聽到的內容全部寫在紙上,這不就等於我送你們筆記了嘛。至於那些沒有認真聽講的人,我並沒有答應要送他們筆記,所以隻能送白紙!”

學生們無言以對。有人懊悔剛才聽講時心不在焉,麵對白紙不知該寫什麼;也有人快速地將所記住的內容寫在白紙上。後來,隻有一位學生幾乎一字不落地寫下了老師所講的全部內容,他就是阿那克西米尼最得意的學生,日後成為古希臘著名哲學家的畢達哥拉斯。阿那克西米尼滿意地把畢達哥拉斯的筆記貼在牆上,大聲說:“現在,大家還懷疑這堂課的價值嗎?”

阿那克西米尼一貫主張,人生最大的財富是傾聽。隻有樂於並善於傾聽,才可能成為知識的富翁,而那些不願意傾聽的人,其實是在拒絕接受財富,終將淪為知識的窮人。

『人生悟語』

人是社會的動物,每個人都扮演著自己的角色,要想做一個被人喜歡和尊重的人,首先要掌握傾聽這一門智慧。人際交往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有說也有聽。但是隨著社會節奏越來越快,人性的自由得以釋放,人們也開始爭相表現自己,表達自己,渴望被別人理解和信任。這導致很多人沒有耐性和時間去傾聽別人的訴說。

事實上,當你滔滔不絕的時候,你的愚蠢會暴露無遺。俗話說,禍從口出,說的越多可能錯的越多。相反,越是善於傾聽別人的人,智慧往往越多。傾聽是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大好途徑,同時也可以更好地溝通,也表達了自己對別人的尊重和真誠。同時,傾聽也是關懷,是默默關心和支持的力量。做到傾聽其實很簡單,隻需要多一些耐心和認真,多一些愛心和寬容。不需要太多的技巧,不需要很多的要求,隻需要懷有一顆關懷、慈悲的心去傾聽別人的心聲,那麼既可以很好地安慰別人受傷的心靈,讓人走出痛苦,也可以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淨化自己的心靈。

傾聽是一種品德,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傾聽者。學會傾聽,你會發現連世界也在跟著你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