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中美人權鬥爭的製度原因(1 / 3)

在影響中美人權鬥爭的諸多原因中,不同的社會製度是中美人權鬥爭最根本的原因。

一、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在人權實踐上的根本區別

社會主義是對資本主義的否定。當然這種否定不是任意的否定,而是既克服又保留。它要克服的是資本主義的弊病,而保留資本主義的積極成果。從社會主義的觀點看來,資產階級在曆史上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資產階級革命後所確立的資本主義製度,包括經濟製度、政治製度以及社會意識形態是曆史的一大進步。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資本主義製度逐漸變成了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桎梏,妨礙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它必然被新的更高級的社會形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製度所取代。這是不以人們意誌為轉移的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無產階級正是依據這一規律開展反對資本主義的鬥爭的。推翻資本主義、實現社會主義就成為無產階級的曆史使命。因此,作為資本主義掘墓人的無產階級是資產階級的天然仇敵。從無產階級的觀點看來,資產階級提出的自由、民主、人權等觀念對於人們從封建主義的羈絆中解放出來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資產階級革命後所建立的製度仍然是一種私有製度。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人權,實質上是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的。隻有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才能實現真正的民主、自由和人權。當無產階級奪取了國家政權以後,就建立了與資本主義根本不同的社會製度———社會主義製度。

這兩種社會製度在人權的內容和表現形式上是根本不同的。

從經濟製度方麵看。資本主義以生產資料私有製為基礎。在資本主義製度下,生產資料的私有製決定了處於人權體係首要地位的人權是資產階級的私有財產權。資產階級憲法明文規定,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與之相適應的一係列自由都是服從私有財產製度一般條件的資本與人身結合的自由,如人身自由、投資自由、貿易自由等。在資產階級看來,如果侵犯了這些自由,那就是對人權的最大侵犯。馬克思主義認為,資本主義的這些自由實質上就是資本剝削勞動的自由,就是資本家奴役廣大工人和其他勞動群眾的自由。有了資產階級剝削和奴役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自由,就沒有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不受剝削和奴役的自由。社會主義就是要消滅人剝削人、人奴役人的製度,使人們在事實上實現平等。而消滅私有製是消滅人奴役人的製度的基礎,是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社會主義以生產資料公有製代替資本主義私有製,不允許有個人資本與人身結合的剝削自由,從根本上消滅一部分人利用對生產資料的占有去奴役另一部分人的勞動的權利,從而消滅人對人的剝削,實現人們在經濟上的平等。在社會主義的最初實踐中,不允許有個人投資的自由、貿易的自由,就是為了不使人有剝削的自由,有計劃地安排勞動力使人們固定在一個單位中,就不需要有選擇職業的自由、遷徙的自由等。而這些都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攻擊的問題。當然,實踐證明,社會主義也可以實行多種經濟成份,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社會主義在改革的過程中正在不斷改變某些傳統的做法。在經濟自由方麵,我們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做法越來越接近。也正因為如此,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國在經濟改革方麵的舉措大加讚揚,他們極力鼓勵並不斷施加壓力,以使中國的經濟改革沿著他們所希望的方向發展。當然,我們在改革的過程中,不會向著資本主義的方向發展。但隻要中國不實行完全的自由資本主義製度,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就不會停止在人權方麵對中國的攻擊。這是毫無疑問的。

從政治製度方麵看。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由於眾多的資本家分為不同的利益集團,為了反映不同利益集團的願望和要求,使不同的利益集團有平等的管理國家的機會,也使不同的利益集團相互製約,就需要實行分權製、多黨製、競選製,就需要有在野的人反對在朝的人的權利以及各種自由,以與資本主義自由競爭的經濟基礎相適應。雖然不同的利益集團激烈爭奪政治權力,但他們在對待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方麵的利益是一致的。從無產階級的觀點來看,資產階級的民主隻是少數人的民主,是有產者的民主,對廣大人民群眾來說,是陷阱和騙局。資本主義的民主製實質上是為資本主義剝削製度服務的,是為整個資產階級利益服務的。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說,資產階級國家隻不過是管理整個資產階級共同事務的委員會罷了。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由於消滅了私有製,消滅了人對人的壓迫,從而實現了人們在政治上的平等。由於人民群眾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全體勞動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就不存在在朝和在野的問題,就不需要搞多黨競選、輪流執政。社會主義民主是絕大多數人的民主。人民群眾通過各種民主形式管理國家和社會的事務。為了維護全體勞動者的整體利益,社會主義允許個人有監督和批評各級政府和各級領導人的權利,但不允許進行有組織的反政府的活動。社會主義民主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與資本主義民主大不相同。而這些不同正是中美在人權問題上的矛盾和鬥爭的焦點。

從意識形態方麵看。在資本主義製度下,要求有與資本主義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相適應的社會意識形態。這些社會意識形態就是資產階級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學思想、道德思想以及宗教、藝術等。資產階級為什麼崇尚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呢?因為分屬於各個不同利益集團的資本家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不僅要有維護本利益集團的政治組織形式,還要有自由表達本利益集團的願望和要求的形式和渠道。為了各自不同的利益,各個不同利益集團的資本家雖然經常互相指責和漫罵,各自提出自己的主張和見解,但在對待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方麵他們的利益是一致的。資產階級的所謂思想自由、言論自由等都是為了協調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關係。資產階級的社會意識形態隻不過是奴役廣大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維護資產階級統治的工具。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由於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就需要有反映這種一致利益的社會意識形態來指導,而馬克思主義正是這種一致利益的反映。因此,馬克思主義就成為社會主義社會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革命和建設的指南。社會主義國家提倡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但絕不允許有反馬克思主義的自由,這是毫無疑問的。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認為,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與個人信仰自由是格格不入的。因此,中美之間對於言論自由的理解是不同的,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就是不可避免的。

總之,社會主義製度與資本主義製度是根本不同的。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主義製度的建立使人們普遍平等的人權得以實現。恩格斯就說過,真正的自由和平等隻有在共產主義條件下才能實現。列寧也說過,社會主義民主比資本主義民主民主百萬倍。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必然要堅持社會主義製度,必然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意識形態,必然要批判資產階級關於自由、民主、人權的觀念。而美國則認為,共產主義是以消滅資本主義製度為己任的,而美國是資本主義的首要代表;共產主義是對西方價值觀念和社會製度的最大威脅;共產主義與個人信仰自由、黨派自由競爭、真正的政治選擇以及國家同社會之間應有所區別的社會格格不入;社會主義消滅私有製,消滅個人財產,從而也就消滅了個性自由,消滅了個人的發展自由;社會主義以計劃經濟代替市場經濟,從而消滅了貿易自由、競爭自由;社會主義以無產階級專政代替資本主義民主,從而侵犯了個人的民主和自由權利;社會主義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而限製了人們的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一句話,社會主義是“違反”人性的,是對人權的嚴重“侵犯”。世界的中心矛盾是共產主義世界和美國領導的自由世界的矛盾。共產主義在世界上所贏得的任何影響就是美國及其盟國失去的影響。共產主義在世界上所取得的任何勝利就是美國及其盟國遭到的失敗。西方的任務就是要反對一切形式的共產主義“擴張”。如果美國不抵禦共產主義的擴張,那麼,共產主義就會席卷全球。美國作為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必然要反對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製度,必然要反對以馬克思主義指導的社會意識形態,這也是毫無疑問的。這就決定了我們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人權問題上必然發生矛盾和鬥爭。

二、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在人權問題上的鬥爭源遠流長

雖然社會主義製度與資本主義製度是根本對立的,社會主義的人權觀與資本主義的人權觀是根本不同的,但是社會主義國家在國際上主張不同社會製度的國家和平共處,並沒有借口人權問題來幹涉西方國家的內政。從國際人權鬥爭的曆史來看,總是資產階級首先對社會主義進行攻擊,無產階級不得不進行反擊。這種鬥爭源遠流長。

當共產主義還是一個幽靈在歐洲徘徊的時候,資產階級就詛咒它,攻擊它。他們說,共產主義就是“要消滅個人掙得的、自己勞動得來的財產,要消滅構成個人的一切自由、活動和獨立的基礎的財產”。也就是說,共產主義要消滅私有製,消滅個人財產,也就是消滅個性、消滅獨立性、消滅自由,侵犯了人們的權利。馬克思恩格斯當時就批判說,資產階級的“所謂自由就是貿易自由,買賣自由”。資產階級“所理解的個性,不外是資產者、資產階級私有者。這樣的個性確實應當被消滅”。如果不消滅這種個性,資產階級就會利用自己對生產資料的占有去奴役他人的勞動。而共產主義就是要消滅雇傭勞動製度。① 這裏雖然沒有使用“人權”這個概念,但它所涉及的內容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人權問題。

按照資產階級天賦人權的理論,人民群眾有革命的權利,有推翻政府的權利,但是資產階級出於階級本能,對無產階級的革命運動從來都是殘酷鎮壓,根本不承認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這種權利。每當無產階級行使革命權,威脅到資產階級的統治時,資產階級就毫不猶豫地用“步兵、騎兵、炮兵”來代替“自由、平等、博愛”的格言。當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成立後,資產階級的頭麵人物叫嚷“手持法律進入巴黎”,毫不猶豫地將它掩埋在血泊之中。當第一個社會主義政權———俄國蘇維埃政權出現以後,資產階級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消滅它。按照當時西方一位要人的說法,就是將蘇維埃政權“扼殺在搖籃裏”。於是,西方國家的資產階級同俄國國內的資產階級勾結起來,掀起了大規模的武裝幹涉和國內的反革命叛亂,企圖一舉消滅蘇維埃政權。當1918 年11 月德國革命後新成立的德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開展革命鬥爭時,德國社會民主黨人領導的資產階級政府殘酷進行鎮壓,並殺害了德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卡爾·李卜克內西、羅莎·盧森堡、歐根·列維納。很明顯,資產階級人權理論中所謂的人民群眾有反抗壓迫的權利,有推翻政府的權利,實際上僅僅限於資產階級反抗封建統治階級的權利,當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確立以後,他們對待無產階級從來都不手軟,從來都不承認無產階級的革命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奢談的人民群眾有反對政府、推翻政府的權利,絕對不是指資本主義國家中的人民群眾有反抗資產階級統治的權利,而是鼓吹社會主義國家的人民有推翻合法政府的權利。在社會主義國家製造動亂,以從中漁利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本性使然。

對於俄國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國際國內資產階級在進行武裝幹涉和反革命叛亂的同時,還在意識形態方麵向布爾什維克發動進攻。他們攻擊布爾什維克是“專政家”,實行“暴政”,無視“民權”,“消滅民主”。俄國國內戰爭結束以後,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第二國際和第二半國際在蘇維埃政權審判俄國社會革命黨人的問題上向俄國政府施加壓力。他們將俄國政府稱為“專製政府”,要求“專製政府”在審訊社會革命黨人時必須保證對他們不判死刑,並允許3 個國際(第二國際、第二半國際、共產國際即第三國際)的代表列席,蘇維埃政府對社會革命黨人的審判“必須在社會主義國際監督之下進行”。這可以說是國際上最早以人權問題為借口幹預社會主義國家內部事務的事例。當時由於布哈林等人的妥協,蘇維埃政府竟答應了他們的條件。以致列寧說,我們付出的代價太大了。後來,西歐許多國家的社會民主黨先後執掌國家政權,他們對社會主義國家采取敵視的態度,不斷攻擊社會主義國家的人權狀況。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今天。

三、美國對共產主義的仇視根深蒂固

由於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是根本不同的社會製度,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普遍仇視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相比,美國更加仇視共產主義。大量的曆史事實可以證明這一點。

上個世紀20 年代初,帝國主義武裝幹涉俄國失敗後,美國對蘇維埃俄國采取經濟上封鎖和外交上孤立的方針。當蘇維埃政府向美國政府發出建議談判建立貿易關係時,當時的美國國務卿休斯於1921 年3 月25 日發出照會直言不諱地聲稱,在俄國社會經濟製度沒有發生根本改變之前,“合眾國政府……不能認為討論貿易關係問題的適當基礎已經具備”。① 也就是說,美國把俄國實行的社會經濟製度看成是實現兩國正常貿易關係的主要障礙,企圖以貿易問題迫使俄國改變社會製度。不僅如此,美國政府一有機會就直接幹涉蘇維埃俄國的內部事務。1921年,美國救濟總署向俄國提供了大約2.5 萬噸糧食。這些糧食雖然緩和了俄國部分饑民的狀況,但美國救濟總署的真實意圖是要同俄國國內的反革命勢力建立關係,為更有效地反對蘇維埃政權創造條件。20 年代中期,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在外交上先後承認了蘇維埃俄國,而美國拒不承認。在隨後的十多年時間裏,一直拒絕一切關於蘇美關係正常化的建議。與此同時,美國還限製同蘇聯發展貿易,理由是蘇聯的勞動產品都是“強製勞動”的產物。在胡佛任美國總統期間,美國還掀起過反對蘇聯“強製勞動”和“蘇聯傾銷政策”的浪潮。直到富蘭克林·羅斯福任總統時,為了擺脫曠日持久的經濟危機,對付德國和日本日益增長的威脅,美國才改變對蘇聯實行不承認主義的政策,於1933 年11 月同蘇聯建立外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