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末日臨近(1 / 2)

2012年12月30日夜,南中國海。

一片漆黑的海麵上,六艘艦船組成的編隊正在快速航行,艦船上的指示燈不停的閃爍著耀眼的燈光,五星紅旗隨風飄揚。這是中國第九批前往索馬裏海域進行護航的艦艇編隊。

護航編隊221號導彈驅逐艦上,一個身穿少校軍服中年軍官正坐在在自己船艙內的寫字台旁擺弄著手中的古代帆船模型,隻見他小心翼翼地拿著一個模型零件正在向上塗抹粘合劑,待塗勻後,放置旁邊等待晾幹粘合。

“陳參謀。”正當中年軍官準備向另一個零件上塗抹粘合劑時,艙門外響起了一個年輕男子的聲音。

“哦,是小易吧?請稍等。”中年軍官放下手中的零件,起身前去開門。

中年軍官打開艙門,隻見一個年輕的海軍少尉正在門口笑盈盈的看著他。還未等他開口說話,年輕上尉便閃入了進去,嘴上連珠炮似的說道:“海森哥,聽說你把你的寶船帶上船了,今天晚上我正好不值班,你讓我好好看看,上次去你家,隻看了一眼就被我老媽拉走去相親了,一點也沒過癮,這次說什麼我也要好好瞧瞧。”

名叫陳海森的少校軍官隨手關上艙門,笑罵道:“你小子,就知道惦記著我的寶船,這一次就讓你過過癮,不過你要等一會,等我忙完手中的活,再讓你看。”

“那我幫你打下手吧,小時候,我手工勞動可是次次得優啊!”

“知道,知道,但是打下手就算了,做這模型還是自己親手做的最有成就感,你還是坐旁邊等著吧。”

陳海森說完,沒有再繼續理睬叫小易的年輕少尉,重新來到寫字台旁坐下,繼續向模型零件上塗抹粘合劑。而叫小易的年輕少尉知道陳海森做模型時不喜歡別人插話打擾的脾氣,也沒有再做聲,隻是走到陳海森旁邊,找了個凳子坐在陳海森旁,看著陳海森手頭上的動作。

陳海森,今年35歲,畢業於解放軍海軍指揮學院戰術指揮係,現任221艦作戰參謀,這也是他第二次參與索馬裏護航行動。叫小易的年輕少尉名叫李明易,比陳海森小8歲,是與陳海森同一個大院裏出來的老鄉,小時候很是調皮搗蛋,一旦惹出麻煩就向陳海森求救,陳海森以他親哥的名義替他開家長會、和別人打架,為他擔下不少麻煩,所以,李明易非常尊敬他這位大哥,陳海森對他也是非常照顧。

半個小時後,陳海森終於將桌子上需要粘合的零件全部粘合完畢,收拾到一個盒子裏,放在桌子旁邊。這時,半個小時沒說話的李明易看到陳海森忙完了,忍不住開口問道:“海森哥,這次你做的是哪艘古船的模型?是不是西方的古船?”由於陳海森正在製作的是船體部分,沒有明顯的東方和西方帆船特征,所以,李明易有此一問。

陳海森笑了笑,說道:“嗯,是西洋帆船,我準備在護航期間把它製作完成,我先告訴你,這是大航海時代西班牙的船,具體是哪一艘,你先好好猜猜。”

陳海森沒有理會冥思苦想的李明易,起身走到床邊的一個櫃子旁,從中拿出了一個木製箱子,隨後,打開箱子,輕輕地將裏麵的一個古代帆船模型托了出來並鄭重的放在桌子上。

“好好看看我的寶貝吧,這是我花費半月時間做出來的,這還是個小號的,家裏還有個兩米長的大家夥,每當我看到這艘船,都為我國古代先民的造船技術而折服,可惜這些技術都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中,我們隻有看著模型感歎了。”陳海森歎了一口氣,“現在,隻希望我國海軍越來越強大,造船技術越來越先進,爭取早日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陳海森不再言語,隻是靜靜地看著眼前的這艘帆船。李明易也被陳海森的言語打斷了思路,不再考慮剛才那艘船的出處,同時,他也被眼前的這艘帆船給深深地吸引住了,隻見,這艘古船全長37公分,寬15公分,高45公分,采用明朝時期的福船船型,方首平頭,底尖上闊,前窄後寬,首昂艉高,船首處懸掛兩根四爪鐵錨,兩側設眼睛裝飾,船甲板上設九杆銅桅,懸掛十二麵油布製作的平衡縱帆,主桅上設有瞭望塔,前桅頂掛紅色方形帥旗,主甲板中段兩側各插置六麵紅綠三角旗,船艉設置三層船樓,步梯、窗戶、輪舵精致清晰,兩側窗戶、炮口用白漆標示,古船整體呈藍紅白色,水線以下以白漆圖之,水線位置以紅漆拉條,水線以上用藍漆圖之,整艘古船模型製作精細,遠看大氣磅礴,燈光照耀下,漆麵反射出淡淡的光輝,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正是傳說中中國明朝時期的鄭和寶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