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是指能影響機體生理、生化和病理過程,用以預防、診斷、治療疾病和計劃生育的化學物質。常見的藥物包括有利於健康的催眠藥、感冒藥、退燒藥、胃藥、瀉藥等等各種藥品。在用藥時,人們因缺乏用藥常識常導致藥害事故的發生,因此,了解基本的用藥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第一節 藥物的基本知識

一、藥物治療作用的發揮

藥物是人為地提供的一種外因性抗病因素,它的主要作用在於協助機體的抗病機製,通過內因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藥物通常由三個渠道產生治病作用。

1.抑製或驅殺病原體

一般的感染性疾病,包括已知的和未知的,均由一定的病原體感染所致。在機體內在因素不足以殺滅或驅除這些致病微生物時,就需要補加外來的抗病因素。各種抗生素、驅(殺)蟲藥等。

2.補充體內不足元素或消除異物

不少疾病是由於機體缺乏某些必需元素引起的,如缺鈣引起小兒佝僂病、成人軟骨病,缺鐵引起缺鐵性貧血,缺碘引起單純性甲狀腺腫大等,由於這些元素為人體生長發育或維持人體正常功能所必需,而機體又不能自身合成,當其缺乏時,便可引起一係列疾病。此外,各種維生素、激素缺乏,也可引起相應的疾病,如維生素A缺乏導致的夜盲症、胰島素缺乏導致的糖尿病等。此時,利用某些藥物相應地補充人體所缺的物質,常能使病情迅速好轉或緩解。

3.調節人體功能

許多疾病是由於人體功能失調而發生的。許多疾病因素可以引起或加劇人體功能的紊亂,如病毒性心肌炎引起心力衰竭、嚴重的肺部感染導致呼吸衰竭等。許多藥物正是通過調節人體功能,糾正各種功能失調而發揮治病作用的。

藥物對人體功能的調節作用有引起興奮或導致抑製的不同,其作用的選擇性也有高低之差。通常,具有調節人體功能作用的藥物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使功能活動增強,也即具有興奮作用;另一類為使功能活動減弱,稱作抑製作用。興奮與抑製作用的不同,決定了在用藥過程中,必須嚴格分清病症,避免誤用反治。藥物作用的選擇性高低通常反映藥物性質的優劣,選擇性高的藥物僅對需要調整的人體功能產生作用,因而治療作用以外的不良反應較少而療效較優,如作用於呼吸係統的藥物主要選擇性地影響呼吸係統功能;作用於消化係統的藥物主要選擇性地作用於消化係統等。當然,一種藥也不一定隻會產生一種藥效。

二、藥品的名稱與劑量

1.藥品的命名原則

以藥物效能命名的,如胃舒平、驅蛔靈、滅滴靈、心痛定、瀉痢停、喘息定等。

以藥品化學成分命名的,也稱藥品的化學名,如對氨水楊酸鈉、枸櫞酸呱嗪、磺胺甲基異嗯唑,硝酸甘油等。

以藥效與成分結合命名的,如溶菌酶、抗敏安等。

譯名,仿製國外產品的藥物根據拉丁文名、英文名等譯成中文。譯名中又有直接音譯,如非那根(phenergan)、阿司匹林(aspirin)、魯米那(luminal);還可結合漢字之義使用音譯,如胃得樂(veytalo)、撲爾敏(pirition)。

2.藥名的分類

藥品名稱一般分為化學品名、注冊品名、法定品名三大類。

化學品名,就是我們前麵介紹的以化學成分或化學結構命名原則所命名的藥品品名,這是最準確的而不會產生混淆誤會的藥名,但叫起來繞口,故一般化學名不作法定名。

注冊品名,包括專利品名、商標品名,三者雖然不盡相同,但均是向工商管理或專利局等部門進行注冊登記時所采用的名稱。我們所見有些藥品說明書或包裝上藥名的右側上方有R標記,這就是注冊品名的標誌。目前藥名比較混亂,主要就是因為這類商品名太多所致。

法定品名,又稱審定品名,或稱通用品名、正式品名等,是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審定而采用的正式品名,包括中文品名、英文品名和拉丁品名。

由於藥品命名的方式不同,一藥多名就不足為怪了。如抗過敏藥異丙嗪,是根據化學結構命名,若根據藥效作用有抗蕁胺的名字,以拉丁文譯名為普魯米近,以英文譯名為非那根。還有的藥品譯名因漢字書寫不同而多名,如麥迪黴素又寫作麥地黴素,或美地黴素;杜冷丁又寫作度冷丁。因此,大家在選購藥品時,一定要看清楚藥品成分,以免多花冤枉錢。

3.藥物的劑量

藥物的劑量是藥物發揮治療作用所需要的用量。臨床上將常采用的藥量範圍稱為常用量。一般是指成人(18~60歲)1次或1日的平均量。

藥物的劑量大小可以直接影響到藥物的療效,劑量太小,或低於閾劑量,就不會產生效力;劑量太大,超過了最小中毒量,則會產生中毒反應,嚴重的足以致人死亡。如小劑量的巴比妥類藥物可以產生鎮靜作用,隨著劑量的增加,藥物對中樞的抑製作用逐漸加深,還能出現抗驚厥、麻醉作用,進而抑製延髓呼吸中樞,嚴重的甚至能夠導致昏迷、令呼吸麻痹而致死亡。

所以,為了確保用藥的安全、有效,藥物的劑量或常用量應大於閾劑量、小於極量。極量即最大治療量,是能引起最大效應而不發生中毒反應的劑量。使用極量的藥物後,多數人不會出現中毒反應,但由於個體差異的存在,個別患者可能引起中毒反應。

法定藥物的治療量,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和毒性藥品的極量在藥典中都有明確規定。

有一點是需要大家注意的,患者在用藥過程中一般會有兩種傾向:一種是希望病好得快,隨意增加用藥劑量;另一種是擔心用藥多了會產生不良反應,就隨意減量或延長用藥間隔時間。這些隨意改變藥品用量用法的做法都是錯誤的,應嚴格禁止。

三、藥品說明書的查看

查看藥物說明書,要注意如下幾點:

1.藥品的名字可分為商品名或通用名、化學名。通用名和化學名是世界通用的,一般以英文和譯文表示。至於商品名,每一家生產藥廠都可為它的產品取一個商品名。因此,相同成分的藥品就有可能同時很多個商品名。因此,大家在用藥時,一定要認準通用名或者化學名,避免重複服藥導致用藥過量而中毒。

2.藥品說明書,一般都會根據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情況,將使用本品確有療效的疾病列入適應證範圍。中成藥的說明書中常用“功能與主治”表示。因此,選藥時一定要在適應證範圍內,避免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