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要人算也要天算(2)(2 / 2)

如果你認定或希望社會是美好的,那麼,當你遭遇到一點點不公,你便會積憤難平;如果你認定社會是醜陋的,那麼,當你偶遇一點點人間溫情,你便會如飲甘霖;如果你認定或希望你們之間的感情是真誠的熾熱的,你便容不下對方的一絲獨立與冷漠;如果你認定人性是自私自利的,你便會為對方的小恩小惠而感懷,對愛倍感珍惜。(微博)

所有的事都擠到一塊兒,究其原因,卻可能是由平時的拖遝造成。總是想把事情攢到一塊兒再集中精力一起辦,結果往往是捉襟見肘、顧此失彼。寫電視劇本可以追求這種效果,平時生活這樣可不行。(微博)

欲望的滿足是人作為個體的快樂之源,我們不可能回到藐視、扼殺、滅絕個人欲望的老路上去,但有必要為欲望的滿足設置道德與法製的籬笆,讓它既有一個相對自由的活動空間,又不至於到處亂竄,像野蠻的嗜血動物似的傷及無辜。人性利己,道德利他。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不利他,斷橋一座。(微博)

人們對快樂與幸福的追求並不必然導致道德或邪惡,因為人是最善於偽裝的種族,如果沒有虛偽,它便無法成為具有社會性的動物。我們能因為利他而澆滅自己心中不斷產生的欲念嗎?克製與虛偽就這樣成為人類文明的另一麵。(微博)

有多少人知道他要的東西到底是什麼?有多少人能得到他要的東西?有多少人在得到了他要的東西之後會覺得那東西在一瞬間便改變了形態讓人覺得完全陌生?又有多少人在得到了他要的東西之後便立即產生了新的不滿足感?我們總想控製自己的生活,但我們的生活總是被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控製著。(《皂香·下》)

人生而懶惰,讓一個人勤奮起來無非兩點,一是生存壓力,二是生活理由。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起的獵人有鳥打。(微博)

誰的生活不是百孔千瘡?但是,一件好好的毛衣,即使胳膊上胸前全是洞洞,有些人仍然能夠把它穿出時裝的風采。(微博)

有一失總有一得,壞事總能變成好事,反過來亦然,但反過來時一定還能再反過來。昨天有朋友表揚我堅韌,說我總是以快樂的心態看到人和事,所以能夠整天樂嗬嗬的。昨天又獲得朋友贈送派克筆,雖昨夜失眠,但今天早起,已將困頓自己很久的章節寫得淚眼婆娑,第一次讓人性之光小露暖光。感謝生活,感恩當下。(微博)

你永遠無法了解另外一個人的真實想法,你的判斷在很多情況下不過是自以為是。另外一種情況是,對方的想法隨時在變,你想形成對他的判斷,不過是在刻舟求劍。(微博)

選擇是有代價的,往往是為了某種預期利益而放棄現有的實在的東西。什麼都不想放棄,將使選擇成為一件痛苦的事。(微博)

人在鬱悶、不如意的時候,尋找出路是他們的本能,至於是逃避還是突圍,就看他身陷的麻煩到底有多大,他的悲慘生活到底有多沉重。價值觀的迷失、道德的淪喪其實已使每個人受到傷害,類似於抗生素的濫用已經使很多病毒產生抗藥性或新變種,以致無藥可治,但仍有很多人麵對生活中的驚世駭俗而麻木不仁。(微博)

僥幸心理讓人漠視可能的危險,它的另一方麵是對不確定好處的癡迷。在僥幸心理的驅使下,人們很容易偏離正常的生活軌道。(微博)

聰明人都是樂觀主義者,善於自我安慰,當出現一種糟糕的情況時,便立即假設另一種更加糟糕的情況,慶幸它的沒有出現,以使麵臨的處境對心理的打擊不至於那麼大。他們善用“幸虧”,比如說失眠了,他會想幸虧睡了幾個小時,比如說受傷了,他會想幸虧命還在,請大家一試。(微博)

我們以為完成一件大事可以改變什麼,其實,能改變的東西很少很小,唯有一種穩定的世界觀能幫到我們,而世界觀的形成又需要時日與事情,我們的所謂生活其實是各種累與倦怠中的一縷陽光。(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