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得寶5(2 / 2)

“宋爺爺,你快看這一塊!”簡兒打開最後一個盒子,忍不住驚叫起來。

當宋老爺子看清楚簡兒手中盒子裏裝著的墨錠時,再也控製不住了,捂著自己的胸口直喘粗氣!他隻覺得自己有心髒快要受不了了!這一見過的東西實在是超出了他的想像!

看到老爺子這副樣子,嚇得簡兒急忙將手中盒子放桌麵上一放,扶著老爺子到一旁的椅子上坐下,伸手幫老爺著順著氣。

半晌,宋老爺子終於緩了過來。

“丫頭,將你剛才拿的墨錠再過來我仔細看看!”氣終於順了下來的宋老爺子第一時間就迫不及待地先問墨。

“您沒事吧!”簡兒有點遲疑,剛才老爺子的樣子嚇到她了。

“沒事,你不給我看我才會有事呢!”見簡兒沒反應,老爺子著急地推了下簡兒,催她趕緊動作快。

簡兒無奈,隻好順了老爺子的意。

在黃色綢布的包裹下,一塊長方形,通體漆黑的墨錠就呈現了出來。墨錠的一麵,上端是兩條描金的蟠龍,蟠龍張牙舞爪,顯得氣勢非凡!在兩條龍的中間,是“禦墨”兩個漆金文字,彰顯其華貴之氣。在龍尾的下端,則是一方漆紅篆字鈐。

老爺子顫抖著手掏出放在自己上衣口袋中的高倍放大鏡,仔細看了起來。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老爺子的神色也變得越來越嚴肅,最後,他終於放下手的放大鏡,再將盒子輕輕放回桌上,閉上了眼:“丫頭,你知道這是什麼墨嗎?”

“如果我沒有看錯的話,應該是‘李廷墨’。”簡兒答道。

點了點頭,宋老爺子繼續問道:“你對此墨可有了解?”

“算是知道一些吧。”簡兒道,其實她對這種墨感興趣還是因為盧宗,盧宗在給簡兒講解時提到過此墨,言辭之間對李廷墨非常欣賞,稱之為文房佳品,要知道盧宗那眼光可高,這稱讚的話難得從他口中出,連他都好的東西簡兒可就好奇了。為此她還特意翻了不少資料,所以對“李廷墨”簡兒還是有一定了解的。

李廷珪原姓奚,五代時南唐易水(今河北易縣)人,李後主對奚氏所製的墨極為欣賞,賜姓李氏。唐朝末年,社會動亂,李廷珪隨父李超攜家至安徽歙州(今歙縣)居住。父子以造墨為生,李家造墨鬆煙輕、膠質好、調料勻、錘搗細,據存放五六十年後,仍“其堅如玉,其紋如犀”。李廷珪造墨技術尤高,選料精良,墨用藤黃、珍珠、巴豆、麝香、鬆煙等製成,具有緊如玉、紋如犀、不損傷硯台等特點,工藝遠近聞名。所造墨“其堅利可削木”,有人曾用它來抄寫《華嚴經》一部半,才研磨下去一寸。而且這墨存放數百年,研磨時尚有“龍腦氣”。宋人稱之為“下第一品”。

南唐皇帝常用李家墨賞賜功臣,宋太祖以後,凡皇帝寫詔書,都用廷珪墨。每年徽州要向朝廷進貢1000斤墨。由於統治者的壟斷,市上很難買到李氏父子所造的墨,宣和年間,竟出現“黃金可得,李氏之墨不可得”的奇缺現象。慶曆年間,一枚廷珪墨,賣到一萬錢。宋代詩人晁衝之《古墨歌》中有句讚譽李墨:“老儒偶得實幸,千金更買無由逢。”到了明清時期,李墨更是成為稀世珍寶了。

乾隆素來酷愛書法,對李墨更是視為至寶,尤其是他品味墨體上濃雲狀的紋飾時,感到仿佛就像春雨綿綿一樣。事逢湊巧,在他得到李墨的同時,京郊地區真的喜降春雨,接著又陸續收到山東、陝西、河南等地降雨的奏報,於是異常高興,認為李墨是個吉祥之兆,對存放李墨的書房親筆禦書“墨雲室”匾額。此外,他還邀請王公大臣同來觀賞古墨,一起賦詩作文。如此一來,李墨的身價就更高了。

而且這塊墨乾隆皇帝一直沒舍得用,所以才得以保留到現在。如今這塊墨就保存在台北的故宮博物院。這也是世界上公認的唯一的一枚真品李廷墨。

點點頭,宋老爺子對簡兒的所表示非常滿意,忽然,老爺子正了正顏色,對簡兒道:“丫頭,老頭子有一件事要厚顏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