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特別是黨員幹部如何去實現自己的理想追求?我認為,隻有心裏係著群眾,幹事想著群眾,全身心投入工作是為了群眾,這一輩子才是最有意義的,這才是最現實的理想和最大的追求。
我認識楊國雄同誌是很早的,那時他在中川鄉農業技術推廣站工作。隨著時間的推移與他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非凡的組織管理才能和卓越的工作業績,使我對他的了解和印象一步步加深。
在工作中,雖然他沒有驚天動地之大舉,但在他平凡的工作實踐中自然顯現出來的這種愛民、為民的思想行為和“甘為孺子牛,俯身親耕耘”的吃苦耐勞精神讓人敬佩。
在他的人生旅途中,無論在農村鄉鎮工作,還是在縣直機關工作,心裏總是想著為老百姓幹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在他的工作履曆中,一路汗水,一路心血,灑向他苦心經營過的每一片熱土。
他舍小家,顧大家,夜以繼日地工作,幫助農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向科技要效益,在土地上創增收;抓項目,修塘壩,建水窖,集雨截流,抗旱生產,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翻山越嶺,風餐露宿,組織開展鄉村公路的勘測和建設,不斷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可以說,在他的大半生中,就是在父老鄉親生存的這片大地上,用地作紙,用汗作墨,描繪出了美麗如畫、精彩動人的輝煌篇章:綠的是一片片農民群眾的科技豐產田和荒山;清粼粼的是一處處農村塘壩積水和農戶的窖水;層疊連片的是山村錯落有致的成片梯田;筆直順暢的是通往各鄉村的寬敞公路;甜蜜的是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的一張張笑臉;慰藉的是他工作過的大部分鄉鎮的農民過上了好日子——青堂瓦舍,家電齊全,有摩托車,有農用車,有存糧,有存款。
楊國雄同誌出生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初是一名村幹部,由於工作認真,在群眾中口碑好,被招聘到中川鄉農技站工作。在農技站工作期間,他吃苦耐勞,在農技推廣方麵取得了卓越的成績,被提拔到丁家溝鄉任副鄉長。他深入農戶,調查研究,詳細了解農民之所需和農民之所急,民意方麵底子摸得清,對策提得準,在幫助農民開展集雨截流、抗旱生產、扶持弱勢群體等民心、民生工程方麵做出了突出成績,表現出了在工作中非常的細心、耐心、責任心及對困難群眾的同情心、關心和敢於麵對現實,想方設法解決群眾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再次被組織上提拔到土門峴鄉任鄉長、書記。土門峴鄉地處會寧西北部偏僻山區,山高路陡,交通不便,地形複雜,自然條件較為嚴酷,群眾生活比較困難。國雄同誌到任後,及時了解情況,摸準行情,千方百計籌措資金,三四年間籌措項目資金近兩千多萬元,組織農民群眾綠化荒山,修梯田,建塘壩集雨澆灌,修水窖解決人畜飲水,全民動員開展公路建設。幾年間,土門峴鄉各村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2003年6月,組織上經過再三考慮,調任國雄同誌任劉家寨子鄉黨委書記。劉家寨子屬於全縣大鄉之一,基礎薄弱,工作繁重,任務艱巨。上任伊始,他調查研究,認真分析,提出了符合當地實際的經濟發展工作思路,團結帶領黨委一班人紮實工作,奮力拚搏,很快使該鄉各項事業生機勃勃,齊頭並進。國雄同誌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全盤謀劃工作的水平得到了組織上的進一步賞識和當地群眾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