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牛病常識(1 / 3)

1.牛病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1)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①飼養管理因素:近幾年由於國家提倡“加快發展奶牛”,我國的奶牛生產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不少地方出現了“養牛熱”。但有些農戶缺乏科學的飼養管理技術,有些飼養戶為了追求奶牛高產,過多飼喂精飼料,優質幹草、青飼料供應不足,以及管理不當,均可使牛發病。近年來,肉牛業日益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已成為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由於肉牛業的發展,牛群的擴大,牛病將逐漸增多,且複雜多樣。

②生物因素:包括細菌、病毒、支原體、真菌和寄生蟲等,可引起傳染病和寄生蟲病。

③化學因素:強酸、強堿、化學毒物、氨氣等,可引起中毒。

④物理因素:溫度過高過低及光照、噪音、氣壓等因素達到一定的時間和強度,均可使機體發生物理損傷。

其他還有機械性致病因素。

(2)內部因素

內部因素主要是指牛體對外界致病因素的感受性和牛體對致病因素的抵抗力。機體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防禦能力,一是與機體各器官的結構、機能和代謝特點及防禦機能狀態有關;二是與機體的一般特性,即牛的品種、年齡、性別、營養狀態、免疫狀態等個體反應有關。如牛流行熱,奶牛和黃牛易發,而水牛不易感染;真胃左側移位多發生於4~5胎次的高產分娩奶牛;原發性酮病常見於營養良好、產後1~1.5個月的高產母牛。

2.牛病發生有哪些規律?

奶牛由於生理狀況不同,在生長發育的各個階段,其發病特征各異。這種根據不同發育階段、不同生理狀況所呈現的發病差異,構成了發病的規律和特征。

(1)牛群結構與發病的關係

據報道,成年牛發病率占牛群的68.2%、育成牛占0.4%、犢牛占31.4%。即成年牛發病率最高,其次是犢牛,育成牛發病率最低。

(2)牛群發病特征

據報道,奶牛產科病發生率占36%,消化係統疾病占32%,呼吸道疾病占18%,外科疾病占7.7%,其他疾病占6.3%。產科疾病主要發生於成年牛,其中乳房炎最多,占產科病總數的56%;其次是胎衣不下,占27%,胎衣不下常引起子宮內膜炎,導致不孕症。呼吸道疾病主要發生於犢牛,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最多。消化係統疾病有前胃弛緩(占消化係統總發病數的21%)、瘤胃臌脹和瘤胃積食。近年來,真胃移位的發病率有增高的趨勢。犢牛主要是腹瀉,占犢牛發病數的46%。外科疾病常見於成年牛,其中以蹄病最多,占外科病總數的93%。

綜上所述,牛群發病的特征是:成年牛的主要疾病是乳房炎、不孕症、腐蹄病、消化道疾病。犢牛的主要疾病是腹瀉、感冒和支氣管肺炎等。

3.從外表上看什麼樣的牛已經生病?

精神差,呆立,頭低或擺在食槽上;兩耳下搭;鼻鏡無汗,甚至龜裂;兩眼凝視,對外界反應差;耳尖發涼,耳根發熱;肌肉震顫;口流清涎,口色淡、冷;被毛粗亂,缺乏光澤;食欲差,甚至廢絕,瘤胃反複臌氣;尾巴下垂而不活動;大便少而幹或拉稀;臥地時不願起立,站立時不願走動。起臥不安,後肢踢腹,前肢刨地,頻頻排尿或裏急後重等,表示腹痛。呼吸次數加快,張口呼吸甚至伸舌,表示呼吸困難。某一肢不願負重,表示此肢有病。全身性可視粘膜如口腔、外陰部、乳房粘膜突然變得蒼白,表示內出血。全身出汗,呼吸間歇期延長,兩眼對光反射消失,這是危症的表現,在短時間內可能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