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江南大案(1 / 2)

集賢軍兵士私自入城一事告一段落,結果是梅采夢被罷免了集賢軍主帥的職務,不過,接替他的卻是同為集賢公子派的李元。

若是從被罷職這方麵看,這樣的懲處無疑是嚴重的,可是,若從接手的人選上看,似乎沒有什麼太大影響,隻是左右手換了一下而已。

所以,這次朝堂對決表麵上看勝的一方是老氣橫秋的權相李林甫,細細想來更勝一籌的卻是作為朝堂新貴的集賢公子們。

在這一次朝堂紛爭中皇帝明顯有心偏袒梅采夢,這便足以說明日後被皇帝倚重的乃梅家公子為代表的集賢公子們,而非把持朝政多年的權相李林甫。

在朝堂摸爬滾打多年的官員們自然不會嗅不到這一層信號,所以,這一場朝堂之爭也成了權相頹勢隱現,極盛而衰的轉折點。

此次事件後,楊釗也做出了最後決定,那便是與集賢公子們攜手扳倒權相李林甫,之後再設法將這支公子軍一一出去。

論智謀、論才華集賢公子們在朝中無人能及,可是若論陰險、論毒辣,較之楊釗之流他們卻是差的太多了。

所以,一些不擇手段的事公子們做不出來,便由楊釗去完成。一些卑鄙毒辣的行為公子們所不齒,也要由楊釗去完成。

三個月後,震驚南方諸地的升州刺史被殺案以快騎急報入長安,刺史與隨行人員共十一人無一幸免。

而這起刺殺隻是南方官員被殺大案中死亡人數最少的一起,一個月內,衢州、明州、越州三州的重權者相繼被殺,最為淒慘的是衢州刺史一家七十二口一夜間成為刀下亡魂。

這些被殺的官員都是集賢公子派們得勢後在南方扶植的勢力,這一鎮靜全國的刺殺案成為懸案,至改朝換代都未告破。

消息傳來,朝野震驚。

集賢公子們與權相李林甫的爭鬥愈演愈烈,而此次大案中遇害的又都是公子派的人,表麵上看一切的矛頭便都指向了李林甫。

然而,真相如何卻沒有定論。

不錯,李林甫與公子們的爭鬥已到了最後關鍵階段,雙方必須有一個要倒下,這種形勢下無所不用其極也可以理解。

可是,一向老謀深算的李林甫真的會做出暗殺三州刺史這般過激的事來嗎。

毋庸置疑,除掉三州刺史的確可以削弱公子派的力量,然而,若是如此他最需要除掉的不應該是同為公子派,而今以為一方節度使的陳逸之嗎。

而事實上,這一執掌一方軍政大權的少年的屬地卻是風平浪靜,未見一絲異動。

另一方麵,身為一方將領的秦風與高靈毓沒有任何動靜,仿佛這些不在京城的集賢公子派成員於這場爭鬥隻是單純看客,未曾參與進來。

如此大案自然要選朝中重臣予以處理,集賢公子們與遇害的官員關係特殊,而權相李林甫又有莫大的嫌疑,所以,最終這一重任便落到了朝中的第三勢力京兆尹楊釗身上。

聖旨下達,著楊釗為江南東道處置使,執尚方寶劍提督江南,徹查三州刺史被殺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