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趙匡胤自陳橋兵變起義後,建立了宋朝。後漢將軍楊業見大局已定,率餘部兼家眷投奔大宋,他生有七位武義高強的兒子,家中女眷無一人不會武功,且還有一支精銳且忠心耿耿的楊家軍追隨。
趙匡胤(後稱“宋主”)得到楊家軍的相助後,真可謂是如虎添翼,楊業為報宋主知遇知恩,率領楊家軍南征北伐,為大宋開疆辟土,立下了無數汗馬功勞,被封為護國大將軍,並禦賜‘天波府’給楊家。
由於楊家軍的驍勇善戰,曾多次打敗了犯境的遼軍,遼軍更是視“楊家軍”為眼中盯,欲除之而後快。朝中丞相潘仁美原為開國原老,見宋主對後漢降臣楊業十分器重,而之前倆人在戰場上曾結下過仇怨,這令他對楊業十分嫉妒,也欲除之而後快。
與此同時,遼軍探子得知潘楊二人不和的消息後,秘密派人與潘仁美勾結,二家欲聯手設計除掉楊門一家。在潘仁美的協助下,遼軍奸細混進皇宮行刺宋主失敗後,便嫁禍給楊家。在潘仁美的挑撥離間下,宋主大發雷霆,讓潘仁美徹查此事。
潘仁美則見機栽當嫁禍,宋主聞言後雷霆大怒,派兵包圍住天波府,捉拿楊家上下人等歸案。楊家大公子楊延平鎮守邊關多年,得知消息後,急帶了一千精銳鐵騎趕往京都汴梁。
潘仁美向宋主進讒言說楊業乃後漢故臣,前般歸降我大宋乃別有居心,想乘機光複後漢,趁機滅宋,如今他手握重兵,正好乘此良機行刺皇上好起兵造反,光複大漢。
宋主本就對戰功赫赦的楊業手掌大軍頗為忌怠,加之聽了潘仁美的饞言,又隨想當年楊業歸順大宋時,自已待他不薄,沒想到他卻恩將仇報,欲滅大宋江山,也不猶豫,隨即下令潘仁美於三日後,午時於午門外將楊家滿門抄斬,八賢王清楚楊業對朝廷忠心,更不可能做出這種大逆不道之事,屢勸宋主,宋主隻是不聽,隻得怏怏而回。
回說楊延平日夜兼程趕回汴京,已是第二天夜晚,他帶了幾個隨急匆匆地趕往八賢王府,想請王爺出麵幫他們楊家洗刷冤屈,八賢王答應他盡力說服宋主。
第三天上朝,八賢王和幾個大臣力勸宋主收回成命,此事還有待於查明,而潘仁美卻趁機煽風點火,宋主自是不能放過楊業一家。早朝散後,八賢王回到家中告知楊延平此事,楊延平憤恨不已道:“不想我楊家自投靠大宋以來,對朝廷忠心耿耿,南征北伐消滅各方勢力,才會有如今這強盛的大宋,而如今宋主不但不體恤楊家,反而聽信饞言誣蔑我楊家造反,這是何道理啊~~”說完傷心地離去。
楊延平離開八賢王府後,回到軍營想盡各種辦法,也無法救出全家,時間正一點一滴地流逝,離行刑已沒有多少時間了,楊延一臉地憤怒,隨即下定決心道:我楊家對大宋忠心不二,換來的確是滿門抄斬,既然宋主對我楊家不忠,我也顧不得君臣之禮了,隨即號令全軍準備進城劫法場救人。
城門守衛見是自家軍隊進城,也沒有阻攔,楊延平率領鐵騎直奔刑場。楊延平率領的鐵騎全是軍中的精銳,速度之快,非一般騎兵可比,轉眼間的功夫,隊伍就到達了刑場,隻見場中跪立著好多自已曾經熟悉的麵孔,前排二人便是自已的父母楊業及佘賽花,其下跪著六位弟弟,還有家裏的各位親戚和仆人無一例外……
楊業見楊延平率軍來此,便已知道兒子想幹什麼了,他語重心長地對楊延平說:“我兒延平切不可胡來,雖然皇上一時之間被小人蒙蔽了雙眼,但我們切不能做對朝廷不忠的事情來,趁潘仁美還沒有發現之前,你還是趕快離開此地吧,我已與你母親商量好了,為表我楊家對大宋忠心,我們唯有以死明誌,你決不可輕意犧牲,為我楊家留下最後一點血脈,日後也好為我楊家洗刷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