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主要介紹責任製護理與係統化整體護理的內容。
一、責任製護理
(一)發展簡史
責任製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臨床護理製度,20世紀50年代初期由美國莉迪亞·霍爾首先提出,20世紀50年代後期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醫院首先實施,並在實踐中不斷地健全和發展。到20世紀70年代,美國條件較好的醫院都已采納實施,同時在歐洲得到了推廣。我國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由點到麵地逐步實施的。
(二)概念與特點
責任製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貫徹“護理程序”的五個步驟,由專人對患者的身心健康施行有計劃、有係統的整體護理。
責任製護理模式強調:①護士的責任和義務不僅是護理,而且要對患者進行護理管理;②強調準確的評估、診斷和製定計劃的重要性;③強調患者積極參與護理活動;④強調責任護士和其他護士、醫生及健康保健人員、患者及患者家屬之間互相溝通信息;⑤強調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⑥強調責任護士對患者護理的綜合協調,即將個別的治療彙合成有機的整體。
責任製護理的實質是以患者為中心,以護理程序為核心內容,以責任製為特點,對患者體現24小時負責。
(三)責任製護理與護理程序的關係
“護理程序”是關於臨床護理工作的一個新的學說,是施行責任製護理的核心內容;“責任製護理”是護理程序在臨床工作的體現,是保證護理程序有效施行的護理形式。由此看出,“護理程序”屬理論部分,起指導作用,而“責任製護理”屬實踐,兩者關係是理論與實踐的關係。
(四)責任護士職責
(1)在護士長/總責任護士的領導下,對所管的患者實行8小時在班、24小時負責製。
(2)熱情接待新患者,做好入院介紹並闡明自己的職責。
(3)對所負責患者的健康進行估計,對治療計劃的製定、實施及效果進行評價。
(4)對所負責患者進行觀察,有效地預防並發症。
(5)關心、重視患者的心理、營養及飲食護理。
(6)進行健康教育,指導患者掌握預防和康複的自我保護措施,積極從事功能恢複護理。
(7)向接班護士報告所負責的每個患者的情況,對護士間合作進行評價。
(8)對各有關專業的綜合協調。
(9)對製定的護理活動行為和決策結果負責。
(10)患者出院、轉院或轉科時,及時寫好護理小結、出院指導,必要時定期隨訪。
二、係統化整體護理
係統化整體護理是責任製護理的深化與繼續。
(一)概念
係統化整體護理以患者為中心,護理程序為核心,並將護理程序係統的護理臨床業務及護理管理模式,按照護理程序的科學工作方式,為解決患者問題實施有效的整體護理。
(二)特點
護理管理、護士職責與評價、標準護理計劃、患者教育計劃、各種護理表格書寫及護理質控等各個環節皆以護理程序為框架,環環相扣,整體協調一致,以確保護理服務水平的全麵提高與維持。
(三)同責任製護理的聯係與區別
1.聯係
係統化整體護理保留了以患者為中心,以護理程序為核心的整體護理,摒棄了理想化的分工方法與不相適應的責任關係及護理管理。
2.區別
(1)工作方式不同:係統化整體護理要求病區中的每個護士、每班都分配患者,對當班護理的患者完全負責並解決問題,即24小時有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