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足球與傳統(1 / 1)

桑特拉奇率領中國足壇的“雙冠王”遠征南斯拉夫,與貝爾格萊德紅星隊踢成1∶3,讓南人看出了魯能泰山的真水平。南報紙在評價中國球員時用的言詞是:缺乏韌勁和霸氣。

3月3日《環球時報》的這則消息中的評語頗合我意。這些年來我一直認為,中國人的性格決定了與足球的距離是越踢越遠而不是越踢越近。早些年的時候,大概是20世紀80年代,我看中國球員在禁區邊上倒腳,直到丟球為止,就非常不懂:為什麼要這樣?既在禁區內也是如此,我總算明白了:他們膽怯!他們缺乏從事足球運動應具備的自信和豪氣。

雖然這些年我已不為中國足球的輸贏而高興或沮喪,但每看到球員在場上的表現,仍要加強我的判斷:我們的性格深處潛藏著一頭叫做軟弱的魔鬼,它不讓我們享受足球的喜悅。

也就是在同一天的《足球時報》上,有則消息說,美國警察在華人社區上崗,要先上一堂中華傳統課。內容是什麼?熟悉中國人的處世哲學:吃虧是福、破財消災、明哲保身、家醜不可外揚雲雲。

這些東西和一個民族應具備的勤勞、勇敢、正直、聰慧的素質是格格不入的,而不幸的是這些東西正是我們民族性格儲備中潛伏已久的東西。

中國人並不乏韌勁十足者,也不乏豪氣衝天的“霸氣”者,但隻是不乏,它在我們的性格內核中沒有占據到統治地位。至於為什麼沒有儲備夠這些稟賦,抑或說如何丟失了這些優秀的素質,究其原因是非常複雜的,用一句較為簡單的話來總結,那大概是教育的結果。不單是學校教育,還有社會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念。

在小學裏女教師占絕對多數已是多年的問題了,陰盛陽衰的格局雖不能排除嶽母刺字式的剛勇女性,但總體來講,還是柔情似水。在家中,孩子被父母痛打了———無論孩子有錯或無錯———哪位孩子將父母依法送上法庭了?在社會上,誰人喜歡的不是乖乖仔,能是調皮搗蛋的孩子嗎?個體的個性棱角被打磨光了,或者原本就沒有棱角,卻又給擠壓成完全的圓了。

我們是在一種集體意識非常固定的狀態中生存,焉有不循規蹈矩之理?你想豪氣衝天,你想氣貫長虹,小心打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