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經濟場上遛官,沒什麼不對(1 / 1)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一遛”,這話說了多少年了。若真有“萬類霜天競自由”的遛法、遛場,也許,寧夏早就出現龍騰虎躍的局麵了。而今寧夏人自覺落後於人,便思變,思發展,“南部放開,中部上台階,北部重振”,各施招數,觸及麵肯定是多方位多層次的,其中包括對舊有“官念”“官序”的衝擊。銀川郊區用經濟發展的指標作為幹部升降的標準,在一片議論聲中,漸行漸遠,到今天幹脆已不被人說起了。到底在經濟場上“遛”官,對與不對?

無須再談幹部對一個地方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了。在現下“用對一個人搞活一塊地”的尷尬局麵下,強調其他的東西,顯得很蒼白。我們麵對的是落後,對落後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早已形成共識:幹部觀念轉變遲緩,奮鬥進取精神不足。四平八穩的架子擺了太久的時間,以至於無所作為隻求無過的積弊根植深厚,一旦改變便是利益的衝突。可不變怎麼行呢?變來變去,就是求發展,求寧夏的經濟迎頭趕上,這是根本。用發展經濟的硬項來裁定人事的變更自然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試想,一個縣處級單位二三年、四五年內躍出了許多副處級幹部作為替補,他們身後有業績支撐,那麼,在位上的處長副處長們能不克勤克儉、兢兢業業、一門心思求進取嗎?因為發展經濟這個硬項是最重要的製約升遷的標準,且受到了上下組織和社會的認同,那麼能夠保住官位的行為就不是拉關係走後門了,而是正事、實事。

用業績來決定幹部的任免升遷自然應有一套考核業績的辦法,以防止一些人弄虛作假搞浮誇,無功戴官帽,這是另話。動輒就喊改變觀念,已經太多了,時間也太久了,包括不包括用官為官的觀念呢?答案該是肯定的。銀川郊區的做法有利於解放生產力,提高生產力。雖然同已有的遴選幹部方法有很大不同,但根本的一條卻是一致的:讓有膽識的人有能力的幹才脫穎而出。凡去過發達地區並同那裏的官員作過詳談的人大概都有一個印象,那就是他們張口閉口談自己的工作思路,各有見識,不盡相同,但不難聽出最終目的始終歸於一點:發展經濟。這種殊途同歸的多種努力不比單一的努力更生機勃勃,更具創造性嗎?

讓具有創造精神的幹部依靠自己的業績升官就如同讓有學問的做教授、當工程師一樣天經地義。它的合理之處就仿佛是古時上擂台比武而一路過關斬將成為常勝將軍一樣,必定要把帥印掌的,因為他是帥才,能領著將士過關奪隘,在戰場上建更大的功,立更大的業。隻是今天不是去戰場,而在經濟場上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