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多一點,少一點(1 / 1)

漢字的構造委實有意思。

那形骸千奇百怪,花樣翻新,真有點羚羊掛角,無跡可循,使人眼花繚亂。如若放在文字學家那裏,又簡單得了不得。他們隻用“六書”便把萬千方塊字攏於方寸之間。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注,就這六張網便打盡天下文字,分門別類,字字都有了歸屬,就像藥房把許多雜亂的草木蟲魚,歸入分門別類的匣,絕不會李代桃僵,拉來亂用。

記得小時候老師教生字,先寫下個“大”,上麵再疊一個“小”,由此我便會意到尖,那“小”高居“大”上必須充當衝鋒陷陣的角色,否則,便對不住“大”的全力支持。若把個“工人”豎寫連接,便成了天,仔細琢磨,似乎有無盡的意思。

長大了,見多識廣,便不再獵此等古奇。偶有一天見一漫畫,卻又引發了兒時的興趣。那畫上並排寫著兩個大字:民主,“民”上站著一人,正運足腳力,瞄著“主”上的一點淩空抽射,儼然是足球精英的架勢。

可憐!倉頡先生怎麼就沒想到這一點會被鏟飛呢?一點不在,豈不壞了事嗎?天上白雲如白衣,斯須變幻為蒼狗。字裏的奇巧原是這樣覆雨翻雲,真讓人歎為觀止。小學再博,恐也難把個中曲折詮釋得清楚。

於是又想到少年時識字的情形,那日老師依舊寫下兩字:自大,還是上下疊放著。許久,才在腰上使勁頓上一點,“臭”字便是這樣認識的———原來“自大”是頗有些傲骨的,唯有那一點才是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