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固原市委常 委宣傳部部長 彭生選
今年是固原撤地設市十周年。十年發展,十年巨變,西海固文學同樣呈現出新的景象。為全麵反映西海固作家近年取得的成就,展示西海固文學的風貌,我們編輯出版這部基本上涵蓋西海固中青年作家近兩年內在藝術上不斷追求、數量上不斷擴大、質量上不斷提升的文學作品集。旨在推介文學新人,壯大文學隊伍,不斷繁榮發展西海固文學。
西海固作家群、西海固文學、西海固詩群等概念是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並在90年代得以鞏固、拓展並引起國內文學界關注。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可以說,西海固文學的影響力不斷擴大,西海固作家隊伍迅速成長,所取得的文學藝術成就為世人所矚目,已經成為西海固一道亮麗的風景。
回顧曆史,西海固的文學創作經曆了一個由個體到群體、由單兵作戰到集團衝鋒、由自然原生狀態到文學意識自覺自省的艱難過程,最終形成一支相對穩定且具一定規模的創作隊伍,文學創作方麵相應地呈現出“井噴”現象。新世紀以來,先後有200餘人的作品散見於國家級、省市級各類報刊,形成了四縣一區縣縣有文聯有刊物,也有在全區產生影響的骨幹作家和詩人,創作隊伍老中青不斷檔,有延續。在題材、體裁、表現手法、美學思想等諸多方麵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格局。在新世紀的前十年中,西海固的作家們先後獲得了第二屆、第四屆魯迅文學獎,春天文學獎,時代文學獎,年度十佳詩人等國家級的文學獎項,為固原和寧夏爭得了榮譽。
仔細考量西海固文學,細心研讀西海固作家的作品,我們在感受作家們所呈現出的多樣化的創作態勢時,也不得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在物質生活相對貧乏、生存環境相對逼仄、創作信息相對閉塞的六盤山區,何以會湧現出如此整齊的創作隊伍,形成頗具影響的文學現象,創作出數量、質量俱佳的作品?在固原市四縣一區的200餘名文學創作隊伍中,沒有專業作家,沒有專門的編製。這些作家分布在各條戰線,從事各種不同的工作,但他們有著不竭的創作動力,這是西海固文學藝術能夠不斷繁榮發展的重要源泉。
究其原因,主要取決於:首先,厚重的本土文化資源是西海固文學能夠取得成功的題材優勢所在。作家們整體上創作心態平和,不浮躁,也不輕率地宣稱對傳統文學的反叛和顛覆,這是保證西海固作家在寧夏乃至全國占有一席之地的奧秘所在。始終堅守文學的沉思和沉靜品質,這是西海固和發達地區作家詩人的重要區別,也是我們的優勢所在。其次,經過30年的努力,以《六盤山》為陣地培養了一大批文學創作人才。新老更替自然流暢,編輯、作者關係融洽,作家、藝術家創作環境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再次,由於各級組織的關心和大力支持,為作家提供了良好的創作空間。邀請名家來固原為廣大的文學愛好者講學,舉辦各類文學作品研討會、詩會以及座談會、筆會、采風等活動,促進了文學創作的繁榮。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正視存在的差距。由於地域環境的影響,遠離經濟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作家對文化的吸收與接納;由於信息、視野、閱讀範圍的限製,使一些作家難以主動地去拓展自己的眼界和藝術視角,固守一隅,沒有特別明顯的創新和先鋒意識。這是導致本地作家、藝術家在文藝創作上題材不廣、手法不新、藝術水準不能很快提高的主要原因。
正如目前固原經濟、社會發展一樣,西海固文學也處於爬坡追趕的關鍵時期。固原市市委、政府高度重視文學藝術的發展和繁榮,提出進一步打造“文化固原”、提升西海固文學的明確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應該自覺投身火熱生活之中,謳歌時代,謳歌人民,弘揚真善美,抵製假醜惡,砥礪奮進,鍥而不舍,相信在不長的時期中,必將會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
六盤山是一座革命之山,勝利之山,生於斯長於斯的作家、藝術家們,一定會藉於這座聖山的高潔與靈氣,不斷激發智慧與勇氣,呈現磅礴大氣漸入佳境之勢,抒寫更加輝煌的文學篇章。
是為序。
2012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