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陳儒的堅持(1 / 3)

月色中的澇池,是昆蟲的世界,青蛙鼓動著寬厚的大嘴、蟋蟀彈撥著輕盈的雙翅,奏出美妙的旋律,各種不知名的昆蟲可著嗓子高聲鳴唱,好似演奏一支小夜曲,安撫著勞累了一天的村民們。

靜靜傾瀉的月光,使澇池不僅充滿了詩情畫意,還帶有幾分幽雅和神秘。

在那恓惶的年代,澇池與人們日出暮歸的勞作生活息息相關,是人們社會交流和情感發泄的紐帶,是娃娃們童年生活的伊甸園,是村裏的一道風景線,澇池帶給人們的是歡樂和恩澤。

馱水

澇池裏的水是不能喝的,日常飲用水要用毛驢到七八裏外的溝裏去馱,水源是溝底的一處天然山泉水,水質很好,清澈甘洌。

“咱村的水是整條塬上最好的水。”

“咱村的水養人哩,寒冬臘月喝上幾口,也不會鬧肚。”

“喝咱村的水人也長的精幹哩。”

村裏的老人不無驕傲地說。

村裏人用水實行供給製,三四家共用一頭毛驢,根據家庭人口的多少,進行協商,是一天或兩天一馱水。我是一個人,自己開夥,隊裏照顧我,兩天一馱水。

馱水是個力氣活,也是個技術活,通常都是各家的男人做,鮮見婆姨和女子去馱水,女知青是個例外。

裝水的木桶是特製的,有50多厘米高,直徑約40厘米,桶蓋是密封的,中間有一個固定提梁,上有一固定鐵環,提梁兩側各有一個比拇指稍粗的圓孔,提梁上用繩子連著兩個圓木塞,用來堵住圓孔,還有放在驢背上的專用人字形馱架。

每次借驢,飼養員老漢都照顧我,把隊裏最強壯、最老實的驢牽給我,放上馱架和木桶,驢就輕車熟路地沿著井坡下溝,人不緊不慢地相跟上就行了。

沿井坡下溝,走七八裏地就到水源處。泉水自岩壁湧出,經過山體自然淨化和層層過濾,接納了許多對人體有益的礦物元素,吸日月之精華,納大地之靈氣,水清澈甘洌,喝上一口沁人心脾,接上一捧撩在臉上,清涼心田,泉水的甘甜令人忘卻了生活的苦澀。

此泉冬季不凍,旱季不竭,雨季不溢,常年水量豐盈。

泉眼下麵是一塊青石板,石板上生長著一層墨綠的青苔,石板上刻有兩道溝槽至邊緣處,湧出的山泉水順溝槽分出兩股從石板邊緣流出,形成兩股較拇指稍粗的水流,猶如兩隻打開的水龍頭,可同時供兩隻木桶接水,可見先民之聰慧。

岩壁上不斷湧出的泉水撞在下麵的青石板上,濺起一串串水珠,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七色光彩,似一顆顆彩色珍珠,晶瑩奪目。

泉水淙淙作響,水聲清雅,似天籟,又似美人彈撥琴弦,彈奏著美麗悅耳的旋律,深入聽者的心底,蕩滌人們的心靈。

泉水順溝而下,隨地勢形成了幾個小水潭,周邊是一片天鵝絨般的草地,由於泉水的滋潤顯得格外的翠綠,那悄悄盛開的野花,五顏六色,圍繞著水潭爭芳鬥豔,千姿百態,宛如一串串美麗的珊瑚項鏈。

輕輕的微波,將長長的草蔓拉成一縷縷的絲,鋪在溪底,掛在岸邊,細流脈脈,如絲如縷,溪水碧波閃閃,似一條隨風飄動的彩帶,又宛如躍動的音符,似琴、似鈴,充滿活力。

泉水彙集成的小溪,在綠茵茵的草叢中向山下的雲岩河蜿蜒流去,開啟了生命的旅程。

山泉是高原分泌出的甘甜乳汁,無私地養育了這片黃土地,養育了淳樸、善良、勤奮的東嶺人。

將驢牽到溪水旁,驢悠閑地甩著尾巴,悶頭吃著青草,吃到得意處,還安逸地打兩聲噴嚏。

將灌滿水的木桶,放在路旁,就洗衣服。我每次馱水都要帶幾件要洗的衣服,洗幹淨後就晾在衝洗幹淨的青石板上,不一會就被陽光曬幹了,幹爽的衣物上有一股陽光的暖暖味道。

收拾好洗淨的衣物,把驢牽到井坡道上,將裝滿水的木桶分別放在驢的兩側,一隻手扶著驢屁股,一隻手提起木桶,一用力就放到馱架上,用馱架上的鐵鉤將木桶鉤住,然後迅速轉到另一側,裝上另一隻木桶就好了。一聲“的逑”,驢就順井坡上山了。

驢馱著水不緊不慢地走著,我哼著不成調的酸曲,相跟在驢溝子後麵,偶爾驢停住了,側著頭叫兩聲,好似提醒我快些相跟上。驢很聰明,爬坡走的路線呈“之”字形,好久我才明白,這樣可以緩解坡度,節省體力,以後的日子裏我走山路也采用了此種方法,看來在某些方麵驢比人聰明。

雲岩河

沿井坡繼續下行,就是雲岩河,未見河水,已聞流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