鍥子
來到這個陌生的大陸已經有一年多了,龍嘯天現在已經基本上習慣了這裏的一切,回想當初自己是如何來到這片陌生的大陸。
龍嘯天是龍騰集團的繼承人,但是自小他便酷愛古代玩意,什麼劍、玉器等等在自己的臥室裏擺的滿滿的,在這些古玩之內他最喜歡的還要數劍了,什麼青銅劍、虎翼劍、冰紋劍也是搜集了不少。
龍嘯天的父親本想他能夠繼承自己的公司,誰承想他一門心思就放在了考古之上,對於他老爸的公司是不管顧問。
不知道他從哪裏得來的消息,說是在陝西發現了軒轅皇帝的皇陵,這一則消息可著實的令他高興的許久。
但奈何政府規定不得人隨便靠近軒轅陵,無奈之下他苦苦的哀求其父,並保證隻要讓他進到軒轅陵內看個究竟,他今後就好好的管理公司,這才讓其父答應下來。
在其父的安排下,龍嘯天和考古隊一起進入軒轅陵。
為此龍嘯天大量的查閱了有關軒轅皇帝的事跡,以及軒轅陵的情況。
軒轅陵又名黃帝陵,顧名思義是華夏先祖皇帝的陵墓,關於軒轅陵的傳說有很多,在此之前也出現過幾座軒轅陵,膽大都是假的,先下這座軒轅陵已經是第六座了。
軒轅陵作為華夏先祖皇帝的陵園,自然是有許多的傳說了,相傳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車弓矢。他的妻子能養蠶,其史官倉頡創造了文字,其臣大撓創造了幹支曆法,其樂官伶倫製作了樂器,開創了華夏一族的文明,以至於後來華夏一族能巍然屹立於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列,這與黃帝的赫赫殊勳是分不開的。
黃帝還以他懲罰邪惡,首次統一中華民族的偉績而載入史冊。據說黃帝活了118歲。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間,突然晴天一聲霹靂,一條黃龍自天而降。它對黃帝說:你的使命已經完成,請你和我一起歸天吧,黃帝自知天命難違,便上了龍背,與那黃龍一起回天庭複命去了。
當然了這些也隻是傳說而已,雖然有些文獻之中也有記載,但是具體是否真有其事就不得而知了。
為便於祭祀,各地紛紛建起了軒轅墳(或稱黃帝陵),後來比較知名的軒轅墳在河南、甘肅、山東、河北等都曾發現過,而古時的祭祖大典祭拜的便是黃帝了,自戰國時各國的君主便舉行祭祖大典,而且千年以來更是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民謠歌謠的,其中著名的便有:漢朝立廟唐擴建,到了宋朝把廟遷,不論誰來坐皇帝,登基都不忘祖先。
龍嘯天隨著考古隊來到陝西,此次發現的軒轅陵位於陝西省延安南部的黃陵縣,這裏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著名的遊覽勝地。
傳說黃帝生於山東壽丘,逝世於河南荊山,葬在陝西橋山。橋山位於黃陵縣城北1公裏。陵塚在橋山之巔橋山有沮水環繞,群山環抱,古柏參天,有大路可通山頂直至陵前。山頂立一石碑,名為下馬石,上“文武百官到此下馬”字樣。古代凡祭陵者,均須在此下馬,步行至陵前,陵前有一祭亭,亭中立一高大石碑,上有郭沫若題“黃帝陵”在三個大字。祭亭後麵又有一塊石碑,上書“橋山龍雙”四字。
黃帝陵塚在山頂平台的中央,陵塚高3.6米,周長48米,有磚砌花護圍。四周古柏成林,幽靜深邃。曆代政府對保護黃陵古柏都很重視,宋、元、明、清都有保護黃陵的指示或通令。據黃陵縣誌記載,橋山柏林約4平方公裏,共63000餘株。
在橋山腳下,有軒轅廟一座。院內有古柏14棵,右側有一株古柏特別粗,樹枝像虯龍在空中盤繞,一部分樹根露在地麵上,葉子四季不衰,層層密密,像個巨大的綠傘,相傳為軒轅氏所手植,距今5000多年。樹旁有一碑樓,內嵌石碑一塊,上寫:“此柏高五十八市尺,下圍三十一市尺,中圍十九市尺,上圍六市尺,為群柏之冠。
諺雲:‘七樓八擤半,圪裏圪瘩不上算’即指此柏。”據說,不久前對此樹測了一次,下圍已達到三十市尺,此柏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稱為“柏樹之王”。廟院裏有曆代重修軒轅廟的碑記和祭文石,共46通。廟院最後邊是大殿,上懸“人文初祖”金字匾額,殿內正中置牌位,上書“軒轅黃帝之位”6字。
真不愧是華夏祖先的陵園啊,但看這氣勢便不是古時那些帝王所能及的,看到這軒轅陵周圍的環境及建築,龍嘯天有感而發。
隨後龍嘯天隨眾人進入陵內,隻見陵內皆有巨石切成,每塊皆有千斤之重,真不知古人使用何法將其築成的,讓人不得不感歎古人的智慧。
陵內通道兩邊皆梳著篝火盆,在眾人進入隻是這些篝火盆便自己燃燒了起來,讓眾人心中不由的多了幾分擔心,但龍嘯天可謂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吧,臉上竟是興奮的表情。
眾人小心翼翼的往前走去,而龍嘯天在大大咧咧的跟在眾人身後,時不時的碰碰這裏摸摸那裏的,帶頭的老教授告誡他不要隨便的動這陵內的東西,顯然他並沒有將這些話放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