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山
2009年是我們偉大祖國建國60周年,也是園藝試驗場走過59年路程進入60場慶的時刻。在這喜慶之年,為總結成績,使我場在改革開放中又好又快的發展,場黨委號召全體職工回憶過去、總結經驗、展望未來,為我場的發展獻計獻策。我重點回憶1986~1996年時期本場子弟學校的有關事情。
我是一名中學體育教師,1986年經有關領導批準,由同心中學調入園藝場子弟學校,繼續擔任中學專職體育教師。
在農業廳和場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園藝場子弟學校,對教育工作非常重視,學校各方麵工作都很正規,教育教學工作井井有條。校長李夢誠兼初三語文教學,副校長郗銀川兼初三數學課,書記曲長明教初中政治,三位領導教學水平都比較高。這期間,我校向區內外大學中專輸送了一批大學生,記得有何愛燕、李成曦、湯小剛、胡捷、蘇濤、張言華、楊緒剛、馬虹芳、馬樂、馬歡等。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領導親臨教學第一線,這本身就體現了榜樣的力量。郗老師數學功底好,教學有方,因此考入各大中專學校的我場學生數學分普遍都高。學生吳冬梅、楊興勇順利考上民族幹部,楊興勇後來又被提拔為園藝場副場長;學生何愛燕寧夏工學院畢業後直接分配到自治區勞動人事廳,她在大學學得紮實,畢業後工作出色,被評為廳級優秀公務員,最近派往英國公費深造。這都是我場黨委和學校的光榮。學生周家燕在場學校讀書期間就很優秀,後來差幾分未能圓大學夢,當時被聯係到吳忠市古城鄉金星村工作,工作期間不忘學習,2007年吳忠市公務員考試,榜上有名,為我場及子弟學校爭了光。
這樣的例子很多,我不再列舉。另外有幾位學生參軍,經過解放軍大學的培養和鍛煉,複員後也都成為單位骨幹。“悠悠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許多優秀學子,他(她)們畢業後在各自的崗位上,取得了驕人業績,這又是我場和學校的驕傲。
1993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職工幹勁大增,經曆了幾個大豐收年,場裏有了錢,給職工建住宅樓,修馬路,並且,提高全體職工的福利待遇。同時,對學校也很重視,增加圖書存量,購置體育器材,翻修整治操場,增加教學設備,為繼續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注入了活力。
園藝場有她輝煌的過去,但隨著消費者對果樹品種需求的不斷變化和新的要求,致使園藝場也在一段時間走入低穀,但新任場領導有膽有識,大膽改革,大量投入,場容場貌大為改觀,使我們耳目一新,有了希望。
我們衷心希望園藝場廣大職工,團結在新黨委周圍,立誌改革,奮發圖強,使園藝場的事業又快又好地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