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有什麼。”鄭氏不以為然的說道,“如今國家正是多事之秋,為了聖上她們也當省些事。你們按照位份安排下去,別出大的差錯就好。”
那宮人點了點頭,太後都發話了,不好辦也得辦啊!
“娘娘,那咱們搬去哪兒?”
這也是鄭氏正在考慮的問題,皇帝禪位之後,十有八九是要回延福宮居住的,而她自然要跟過去,但是,延福宮在皇帝心中不是一般的地方,沒有皇帝的旨意她也不能擅自做主。
“你把長樂長寧兩宮的正殿都安排出去,咱們等聖上的旨意。”
宮人也算是伺候了多年了,不至於這點事兒都看不明白,她低聲的應了,趕緊下去安排,這後宮,立時就亂了起來。
趙佶看著底下跪著的大兒子,心思卻回到了二十年前,那個時候,他們的心思應該是一樣的吧!
“朕心意已決,你就不必再推辭了,如今國家有難,也正是你該為父分憂的時候。”
趙桓覺得自己跪了半天也差不多了,趕緊說道,“兒臣願親往城樓替父皇督戰,誓死保衛京城,禪位的旨意,還請父皇收回吧。”
“你能有這份孝心,朕心中甚感安慰,隻不過朕心意已決,現在就召集眾位大臣進宮,你就準備繼位稱帝吧!”
趙桓跪在地上,沒接受也沒拒絕,他隻中喊著“父皇”,長跪不起。
趙佶似乎感到厭倦了,起身離開了大殿,偌大一個後宮,他似乎沒有地方可去,不知不覺的,就走去了延福宮。
延福宮的歲月,或許是他這一生之中唯一快樂的日子,可惜的是,他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起開始失去的。
“聖上!”身邊的太監小心的喚了一聲兒,“大慶殿那邊已經準備好了,還請聖上移駕。”
旨意都已經下了,趙佶也不在意把這出戲唱完,就算是見到那些逼他退位的大臣們,心裏也是不悲不喜的。
“以後便是太上皇了。”
太上皇回了延福宮,卻是一個嬪妃都沒有帶,鄭皇後折騰了那麼一場,反倒鬧了個沒臉,不過,新皇帝倒是孝順,請她繼續住在坤寧殿,但是,那也不是她還能呆的下去的地方啊。最後,還是皇帝命令開了欽聖皇後的隆祐宮,請她搬了進去。
而趙佶對著一切都是不聞不問,竟像是安心要做道君了。
趙桓當了皇帝第一件事情,就是派遣使者北上議和,其實,名為使者實為人質,這人選,自然是康王趙構無疑。
康王為了國家大義,自然是義無反顧,而他的生母韋氏也因此被晉為賢妃,從表麵上看,倒是一派兄友弟恭。
“新皇帝真不一般,這麼簡單就除了心腹大患。”魏紫不無感慨的說道,“最奇怪的,聖上對此居然什麼都沒說。”
“聖上本來就不在意康王,而且,他現在說什麼也不見的有人肯聽。”世瑤一邊搖頭一邊說道,“李綱這個人怎麼樣?”
“看上去是一心為國的,隻是奴婢覺得有點書生意氣!”
“為什麼這麼說?”世瑤還以為她聽到了什麼傳言。
“還不是逼宮的事情?奴婢在想不到天底下有這樣的人,居然能帶著一幫文人書生就去逼宮,若不是聖上偶爾心慈,現在隻怕已經是血流成河了。”
“或許他早有預料呢?”
魏紫卻不以為然,“這樣的事情,恐怕就連蔡相公都預料不到吧!”
世瑤雖然很想往好的地方去想,但是李綱這件事情辦得的確是運氣的成分居多,這樣的人住持朝政,還真是吉凶難料。
“至少他還堅決主戰,總不至於太糟。”世瑤安慰的說道。
主不主戰這種事兒,最後還都是皇帝說了算的,對於趙桓這個皇帝,世瑤顯然不是那麼看好。最要命的,對於金人來說,這戰事不過是剛剛開了個頭而已,對於宋人來說,卻幾乎是看做了滔天大禍了。
“娘娘也別太擔心,至少李相公已經在平抑物價了,城裏的局勢穩定了許多。他還動員了很多百姓參加守城,多次擊退了金人的進攻。”
單靠京營和那些百姓,京城是注定守不住的,“也不知道蔡攸還有多久能到?”
“現在是一點消息都不通,娘娘別太著急了,或許,明日一早援軍就到城下了呢!”
世瑤心裏雖然這麼盼著,但是她知道金人對西軍不會沒有防備,想要馳援京城,恐怕還得先過金人這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