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6日,在幾個政界、商界的朋友邀請下,與家人一起來到九仙山遊玩。
九仙山位於日照市五蓮縣境內,傳說八仙曾路過此地,加上本地一仙而得名。
最早知道九仙山還是在高密法院時,從庭裏一個同事的口中得知。他喜歡侍弄花草,經常開著那輛帶鬥的舊“拉達”車,轉悠到九仙山去尋找樹根、奇石。他介紹說,九仙山的野生杜鵑花春天開得非常美。於是,在2004年那個令人難忘的五四青年節,我和庭裏的同事們第一次踏進九仙山。
春天的九仙山果然是花的海洋。特別是那一簇簇野生的杜鵑,綿延在山坡上,搖曳在石縫裏,橫斜在澗壁上,怒放著一叢叢粉色的、玫瑰色的、鮮紅的花。野生的杜鵑質樸而堅挺,沉靜而內斂,沒有一絲做作和張揚。
我們刑庭八位同事,年輕人居多,庭內氣氛融洽寬鬆,平時工作繁忙緊張,難得有放鬆的時間。今天,幾個女同事換上了輕柔的春裝,解脫了冬天厚重的束縛,一身輕鬆,盡情地在山路上蹦跳,在山澗裏戲水。一張張燦爛的笑臉從心底裏綻放開來,映襯著旁邊那鮮豔的杜鵑花……
時間轉眼已經過去六年,季節也來到了秋天,我也早離開了原來的同事,那九仙山的杜鵑別來無恙否?
到了九仙山腳下,尋找著熟悉的景色,心情似乎有些激動。那山上經曆了幾番風雨的杜鵑仍在,盡管花期已過,但枝杈挺拔,綠葉蔥蔥,更顯出了幾分從容和成熟。
導遊帶我們走下了著名的龍潭大峽穀。之所以取名龍潭,是因為在山澗陡峭的石壁上,有自然形成的兩條龍:一條白龍,一條青龍。
我們先來到大峽穀的一頭,小心翼翼地爬上懸崖,扶著鐵欄杆走到盡頭,隻見兩山如同利斧劈開一般,上下直立,下有一細流,向遠方蜿蜒而去,人無法進入。
我們隻得折回來,下到穀底,順著溪流信步向前方走去。
十月的天空,湛藍而深遠。向陽的山坡上,那圓葉的紅櫨,那尖角的楓葉,已經在競相揮灑著紅意,在黃的、綠的顏色包圍中,遠遠地讓人心動。
峽穀兩邊的山勢變化萬千。或壁立千仞,或三山成峰,或一石獨立,或緩坡青翠。其石或褐或黃或青或黑,不一而足,讓人眼花繚亂。
秋水望穿,清澈見底。小魚歡快遊動,小蝦爬來竄去。清澈的潭底,青苔如一麵綢緞,圓滑而細密;水流的溪間,青苔似孔雀開屏,搖曳而舒展。青山、白雲倒映水中,一時竟分不清哪是水,哪是天。白龍潭高掛的飛瀑,似乎在訴說著夏天曾有的激情,秋天,則多了幾分溫柔。
兒子隻是一門心思地一手提著小桶,一手拿著小抄網,在水邊緊張地捉魚撈蝦,還感受不到這漫山的風景和柔柔的情意。
中午,歇在山裏人家的大板栗樹下,坐在石凳邊的馬紮上,大口喝著涼爽的青島啤酒,大口撕咬著朋友早已定好的烤全羊,細細品嚐著一道道的山菜,觥籌交錯,笑語喧嘩。
幾瓶酒下去,頭腦有些暈沉,望著遠方連綿的群山,竟有些悵然若失。
下山的路上,回望山腰的片片紅葉,朦朧中,似乎幻成了春天那杜鵑的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