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春晚,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樣,眼前一亮:一個麵容清秀、眼睛明亮、嘴角掛著一絲“壞笑”的帥哥和他的魔術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春晚之後,這帥哥在大陸徹底火了。
說實話,劉謙在春晚表演的魔術並不算高級,在我看來,硬幣入杯用的應該是道具,而戒指入雞蛋可能就是手法了。這些一般的魔術師也能做到。然而,火的卻是劉謙。原因何在呢?
縱觀我國的魔術史,出發點是為了生存。早期的藝人,沒什麼地位,走南闖北浪跡天涯,從小學手藝根本不是出於愛好,而是被逼無奈,混口飯吃。所以我們看以前藝人學藝的作品,都是一部血淚史,沒有什麼樂趣可言。這種觀念,甚至一直延續到我們的今天。我們現在考大學,考公務員,純粹是為了飯碗,很少有人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
劉謙則不然。他學魔術是因為自己感興趣,從魔術中體會到了人生的樂趣。因此,他無論是和央視一姐董卿的合作還是與其他地方台的主持人配合,都是行雲流水,瀟灑自然,生動有趣,和觀眾在心靈上形成了互動,因為他把魔術已經視為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反觀我們的魔術高手,總是一臉高深莫測,手舞足蹈,程式化地隻管進行著自己的動作,觀眾也隻好呆看,年年沒有什麼創新,最後沒人看也在情理之中了。
去過河北吳橋雜技大世界的人,印象最深的可能不是詼諧幽默的天地大戲台,也不是驚險刺激的上刀山,而是看似平凡的“鬼手居”。那個瘦老頭的“鬼手”,玩的隻是魔術的入門本領:三球三碗,他美其名曰“三仙歸洞”。很多中國玩魔術、練手法的人都是從這裏起家的。然而他的居前總是人頭攢動,笑聲連連。他的一生隻練就了這一項技藝,而這一項技藝帶給他的卻是對人生的感悟,是快樂,然後他又分享給大家,所以大家在“鬼手居”裏看到的不僅僅是爐火純青的技藝,更多的是歡樂。
想做一件事,首先應該有興趣。做好一件事,應該用心且能從中得到快樂,並且讓他人共同分享你的快樂,須知追求的過程也是結果。如果僅僅為了某個目的而不顧條件苦苦追求,最後剩下的,可能是舞台上孤單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