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試著查閱曆史——中國近代史一類,檢索出來的內容大多和中學曆史課本類似,並沒有找到想要的。
一頁一頁向下翻閱著,終於一個子目錄映入眼簾——年鑒和地方誌。
根據電子屏給出的指引,來到這間閱覽室,一排排足有兩人高的書架矗立在眼前,相對於那些醫學期刊和潮流雜誌,這裏可能是很少有人借閱的緣故,藏書室裏彌漫著濃濃的書卷氣,偶爾可以聽見某個角落傳來的腳步聲,卻因視線被高大的書架阻隔而看不見一個人影。
在汗牛充棟的藏書裏尋覓那些需要的信息頗費了可飄一番功夫,踮起腳尖好不容易才讓她在書架最高層的角落裏發現了幾本需要的。
那是幾本殘破不堪的冊子,有的厚有的薄,泛黃的封頁上蒙著一層厚厚的灰塵,塵封的正是這座古老城市所發生過的一點一滴。
找了個靠窗的位子坐下來,可飄才發現自己已經有好些日子沒有靜下心來讀完一本書了。
順著目錄,可飄很快在幾本書裏找到了她想要的那部分,在《日占時期的NJ縣市》的章節裏有以下文字記錄:
1937年12月8日,日軍第十八師團中島部溯江而上,****潰退……12月10日,日軍進犯南江、X縣西山……翌年2月,縣長率部棄城而逃,南江三縣相繼陷落。——《NJ縣誌》
日占南江期間,製造了駭人聽聞的青衣灘慘案……1938年2月17日,侵略軍將城內各處搜捕戰俘及難民驅往青衣江邊,無分老幼以機槍集體射殺。據不完全統計,死難者在2000人以上。日第十八師團長中島義雄於望江塔石麵鐫文“武運長久”,並寫下詩句“以劍擊石石頭裂,飲馬長江江水竭。我軍十萬戰袍紅,盡是江南兒女血”並於當時的報紙上發表。(文後配有當時的照片,一名日軍軍官手持軍刀立於塔前,背後是一串血淋淋的大字)——《江南民國檔案》
……
多部史料中對於望江塔下那樁慘案著墨不多,內容大同小異,但都從不同角度印證了確有其事。再往下看,一個不起眼的小冊子裏的一段內容引起了可飄的注意:
五月十五,江南夜,惡月無光,陰風拂拂,忽青衣塔裂,天降血水,水位莫辨,水到時,號哭震天,慘呼動地,駐城內日軍及居民猝不及備,於睡夢當中盡為溺鬼,敵兵死於水者近萬人,而軍器損失十之八九。存者赤身逃出,潰敗千裏,狀極狼狽,形同喪家之犬。睹者無不驚恐萬狀,皆言青衣河公怒……
在可飄手旁所有書籍裏邊,這是裝幀最簡陋的一本,封麵隻是一張黃色糙紙還被扯掉了一半,那紙薄得仿佛稍微用力一翻就會化為粉末,上麵歪歪斜斜寫著書名《南江異聞錄》,作者名“青衣居士”。
不用說,這隻是一部地方名士記錄的民間奇聞異事,並不能作為曆史文獻,至於“青衣塔裂,天降血水”什麼的,可信度自然不高。然而“皆言青衣河公怒”這一句卻讓可飄不由地想起身邊聽到的那些傳聞。
正好那堆書裏有本《省氣象誌》,翻閱當時的記錄,確實記載有這麼一次水災,然而這段曆史似乎更少有人知道,書上的記錄也隻有寥寥數筆。
1937年夏,全省大部分地區大雨成災。五月肖,淫雨及客水,水平西山吊橋麵,較民國十年水高一尺多。六月間,客水湧注倒灌,河湖倒漾,平地行船,水翻堤壩,城牆上水……至八月,水方退。
一個聲音打斷了可飄的思緒
“嘿,這麼巧,看書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