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的名字很有趣,就像一個人的名片,展示了籍貫和家係,比如達·芬奇的全名“列奧納多·迪·瑟皮耶羅·達·芬奇”。它的意思是:“芬奇鎮的瑟皮耶羅的兒子列奧那多”,所以嚴格來說,“達·芬奇”不叫“達·芬奇”,他叫“列奧那多”。可是這個名字就像中國的“張三”、“李四”一樣普通,如果我們真這樣叫他,就把他叫成一個普通人了。
達·芬奇是一個與普通絕緣的人。
1452年4月15日,達·芬奇降生於意大利佛羅倫薩附近的芬奇鎮。他的父親是個公證人,家境殷實。天才總是在小時候就開始展現過人的天賦,達·芬奇也不例外。這個聰明又勤奮的孩子很早就展露了自己在繪畫方麵的才能。於是,15歲那年父親便讓他到佛羅倫薩著名的藝術家韋羅基奧那裏學畫。
跟著韋羅基奧,達·芬奇不僅得到了係統的繪畫訓練,更重要的是,老師家裏經常聚集著人文主義者,藝術家,科學家,大家在這裏討論,交流,這一切讓年輕的達芬奇吸收了人文和科學的營養,為他後來成為“文藝複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奠定了基礎。
1476年,24歲的達芬奇已經是佛羅倫薩畫家公會的會員,名聲日盛,但他仍然沒有離開老師的畫坊。這一年,他和老師一起完成了名畫《耶穌受洗》。這幅畫的主要構圖和人物是韋羅基奧完成的,隻有最左邊的小天使由達·芬奇創作。也正是這個占據畫麵比例不大的小天使,讓老師發現他年輕的徒弟早已經青出於藍。那一刻,他在徒弟麵竟覺得有些愧疚。
《耶穌受洗》是達·芬奇的第一幅繪畫名作,但天才又何止是青出於藍呢?他那時在雕刻方麵也已經造詣頗高,而且他也已經是一名建築師和軍事工程師。30歲那年,他便被聘為宮廷畫師,一直到他61歲。
他去世的時候67歲,這個學識淵博的藝術家更是個思想深邃的哲學家,讓無數人著迷。後人們研究他的畫作,《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岩間聖母》、他的自畫像,猜測它們背後的秘密,研究達芬奇真實的想法。這一切不過是為了解讀天才為何是天才。可越是研究,達·芬奇就越發顯得是一個謎。
後來,人們相信解開天才之謎密碼就藏在他的手稿裏。
有人說,達·芬奇的手稿是15世紀的科學百科全書,裏麵藏著達·芬奇的全部智慧。甚至有人認為,如果達·芬奇能在當時發表手稿中的內容,那麼人類的科技史也許會比現在先進百年。
翻開手稿,你會發現我們在藝術作品中所了解的達·芬奇是那樣單薄。原來除了藝術,他還在解剖學、藥草學,建築學、天文學、岩石和化石方麵都進行過思考。數百年來,能做到的人也許隻有達·芬奇了吧。
得到手稿的人如獲至寶,裏麵有他留下的箴言,有他對於太陽運行軌跡的想法,有他的繪畫心得,有他設計的城市規劃草圖,有他發明的超大型弩和水下呼吸器草圖,甚至有他用紅筆記錄的人體解剖圖。你能看見骨骼上附著神經,神經上有肌肉,這些解剖圖如今看來並不亞於任何一位醫學專業學者的記錄。之所以如此精準正是因為達·芬奇親手解剖了無數人體,這也讓他比其他人早了幾百年了解到人體的完美構造。
也許是為了在解剖結束後掩蓋手上的味道,達芬奇還發明了一種香水。當然他也把香水的製作方法寫進了手稿,一同記錄的,還有他在解剖時的複雜心情。
天才的思考方式總是令人羨慕。研究達·芬奇手稿的學者們說他是一個可以同時思考幾個不同的領域,並且進行深入研究的人。就像他在紙上記錄思想的方式一樣,達·芬奇往往會在同一張紙上記錄著他對不同領域的思考。好像他總是著急將自己不斷產生的想法記錄下來,從不去管筆記是否整潔。因此我們可以在一個關於光線與陰影的研究筆記旁邊,看到他寫給朋友寫的信件草稿。
不僅如此,達·芬奇竟然還用他獨創的反體字記錄他的靈感。這些密碼一樣的文字讓研究者們大為頭疼,也難怪他們總是把達·芬奇手稿稱作“意義不明的紙片”。
這些意義不明的紙片裏也有達·芬奇許多未完成的想法。比如手稿中那幅《三聖來朝》中有許多美麗的事物,可是它也永遠地停留在了“草稿”階段。那幅青銅馬雕塑設計稿曾經被實踐了一半,可最終夭折。此外,手稿中更是有無數遺留的未完成“習作”。正如與他同時代的藝術家瓦薩裏所說:“列奧納多動手實踐了他的許多想法,可是竟然沒有一件成形的作品。”即使是他最為人熟悉的繪畫,也僅有15幅是完整作品。
這也許是因為天才的想象力妙不可言,再靈巧的雙手也無法將他們一一表現。就連達·芬奇自己也認為:“想象的藝術的完美境界,人類的雙手永遠無法實現。”
“意義不明”讓天才的手稿變得神秘,它和許多的“未完成”一起,成就達·芬奇最迷人的一麵。最終我們驚訝地發現,解開天才之謎的密碼成了另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