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西山紅霞飛,戰士打靶把營歸……”山下,嘹亮的歌聲催“醒”了我。在晚霞的護送下,我披著濕潤的外衣,拖著疲憊的身軀,走下了山。
華燈初上,羅浮山下熱鬧如故。路燈下川流不息的車流,尾巴吐著長長的白氣,從我身邊緩緩駛過;騎摩托車的人,戴著各種顏色的頭盔,喇叭呼響著向家駛去;還有騎電動車的、自行車的,發揮著發動電和人力的潛能,努力地早一點投入家的港灣;更有和我一樣的行人,有老的,有少的,有男的,有女的,都在急匆匆往心中的地方趕去。公路、街道兩邊,一個接一個的店鋪和農家樂生意正旺,讓這冰冷的夜多了幾分生機。放眼朝前看,羅浮大道兩旁的路燈長長地伸向前方,此路,此景,倒也是羅浮夕陽後最獨特的風景!
夕陽,是多麼美麗,多麼美好,又多麼感傷,多麼遺憾。它溫暖、安詳,卻又帶著深切的惆悵、無奈,甚至是傷感。它在暮色下,放出最後一道耀眼的光芒。對此,李商隱發出了“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的感歎。然而,朱自清卻將這兩句詩反其意而用之,曰: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這詩句,一掃李商隱那種哀傷的情緒,代之以激昂向上、樂觀灑脫的基調,盡顯現代大家之風範,表現了朱自清雖人處晚年,但心卻不老的精神風貌,讓我們看到了一種積極向上、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
夕陽,彰顯的是人生的壯麗,於悄悄中演繹出生活的淒美。一道就是一首詩,一抹就是一幅畫。當夕陽綻放它特有的瑰麗,會比朝霞更加璀璨;當落日噴薄她最後的餘暉,會比黎明更具詩意。因此,它備受文人騷客青睞。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見證了曆史的滄桑。這樣的吟唱,伴隨我們尋尋覓覓的腳步,走過了千山和萬水,看清了世間的冷暖,開始執著地相信:青山終不老,夕陽亦有情。
“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渲染了破亡的蕭瑟。這蕩氣回腸的詩句,成為“不減唐人高處”的絕唱,其精彩之處不在於“殘照”而在“當樓”。盡管是夕陽落葉,寒蟬悲秋,隻要把握生命的主色調,在落魄中抗爭,在坎坷中追求,無限風光將屬於樂觀者。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激發了壯士的雄心。不要說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晚霞還可以照得滿天彤紅、燦爛無比呢!這裏詩人用一個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寄托了一種豁達樂觀、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當生命之花燦爛之時,歲月釀出了芬芳的醇酒,拋開沉鬱的愁緒,去細細品嚐人生的真諦。
“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表達了人生的從容。走進黃昏,是一種享受,一種微醺暖暖的感覺。在這樣的一個黃昏,漫步於道途小徑時,奇妙無比,其樂無窮。看看落日映紅的花兒,再看看落日倒影映入碧波漣漪的湖泊,柔柔情思,流淌心懷。“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夕陽是晚開的花,夕陽是陳年的酒……”夕陽之景,因人因地因心境的不同而千差萬別。但無論何人,麵對夕陽,心中總會浮起氤氳的情感,使那份不安的躁動終成安靜的心境。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展示了生活的多彩。日出,能讓人感受到莊嚴與輝煌;日落,能讓人享受溫馨的情感。人們激奮於冉冉初升的太陽,苦苦等待那噴薄而出的壯觀。可我想,日出與勃勃的生機象征著向上的朝氣、無量的前程,固然美妙,而夕陽西下之時深沉、浩瀚、含蓄、奉獻的平靜,更顯溫馨。因此,我倒覺得日落有一種充實姿態,對著這天邊的那片晚霞,會為自己一生的忙碌而自慰。那不是“夕陽無限好,黃昏更美麗”!
日出日落,四象更新,日出為少陽,當午曰老陽,日落當少陽,午夜皆老陽。人生如此,有天真爛漫的童年,有風華正茂的青年,有成熟穩重的壯年,有閑庭信步的暮年。一年走過春夏秋冬,一天度過兩儀四象,晨有清逸,暮有閑悠,一生有何所求?是夜求一宿,日求兩餐,還是生命不息戰鬥不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何須感慨,何須歎息,生老病死,春夏秋冬,歲月榮枯這些都是生命自然的軌跡,人生在不同的階段都會有其獨有的魅力,隻要我們用心地過我們的每一天,又何須惋惜遺憾呢?在什麼樣的階段做什麼樣的事,這就是生命所給予每個人的饋贈。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這種不符合生命軌跡的事,最後隻會得到東施效顰的效果。不如順應天命,每天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即使處於晚年,我們也有我們應該要做的事,做一個慈祥的長輩,做一個睿智的老人,不給人生留下任何遺憾,最後如落葉般靜靜地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