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令九清真人十分頭疼的問題。
雖然追隨純陽子二弟子的劍脈弟子已經完全被肅清了,但是劍脈在名聲上卻是無疑背負了欺師滅祖的惡名,為了防止【玄心道門】五脈相傷內亂不休,也為了化解平息煉氣三脈和藏經脈弟子對於劍脈弟子的排斥與怨念,九清真人思來想去,終於將所有希望寄托在閉關弟子林大福身上,令其掌管劍脈一切大小事宜。
因為林大福是九清真人最年幼的弟子,排名最末,九清真人擔心眾弟子對其生出輕視之心,一旦日後駕鶴仙去,五脈嫌隙相生後,難不保劍脈還能延續傳承下去。於是他心中略一忖度,隨即又將自己的唯一的義女江婉許配給林大福,並親自主持大婚,以提高林大福在【玄心道門】中的地位。
自此之後,煉氣三脈與藏經脈對於往日之事雖然仍舊有些隔閡,但念及江婉和林大福的同門情誼之後,劍脈欺師滅祖的負麵影響,才終於漸漸地在【玄心道門】門人心中平息下去。
雖然此事暫且告一段落,但是【玄心道門】對於劍脈千年來發展的關心程度,卻是明顯大不如前,無論功法、丹藥、靈器還是靈獸的供給上,掌門人一向都是不聞不問,隻是任其自我發展。
對於這件事,劍脈弟子大都已經習以為常,隻有峰主林大福接手劍脈這幾百年間以來,還時常隔三差五地到掌門人師兄那裏去鬧一鬧,大吐苦水。
對於林大福的訴苦嘮叨,道玄真人起初還極度重視安慰,但是次數多了,以至於後來都是見怪不怪,每當林大福說道激動處,他都先是安撫幾句,然後再給些功法、丹藥、靈器和靈獸就打發了。
久而久之,林大福自己也覺得十分沒趣,也樂得沒人約束逍遙自在,萬般無奈之下,他後來完全把向道玄真人訴苦的方式,當作一種為劍脈弟子索要門派修煉資源的方法。
對於這件事,陽脈、靈脈還有藏經脈的三脈峰主雖然經常眼紅不已,然而妒忌羨慕的心態之下,他們心底暗自對林大福的作法嗤之以鼻的同時,卻也懷著憐憫的味道。
正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外如是。
九清殿,位於空桑山天峰山巔正中位置,其建築長九九八十一丈,寬六六三十六丈,高九丈,乃是依據天罡北鬥的陣位靈氣所建,自十五年前建成以來,便一直是【玄心道門】高層議事的正殿。
殿內金碧輝煌,氣勢恢弘,七根油紅金漆的圓形大柱分別聳立大殿七個方位,連貫起來,剛好撐起整座殿宇。
大殿四周的地方,仙鶴、麒麟、玄龜,龍蛇的雕鑄鱗次櫛比,隨處可見。在它們的正中間,一處開闊的地方,整齊地擺放著四張檀木大椅。
檀木大椅分列兩排,數個道童在旁站立,四道身影,此刻正端坐其中。
隻見他們有道有俗,形態各異神情不一,或是嚴肅,或是漫不經心,或是慵懶,或是心急如焚,但不論種種表現,他們的目光卻是不約而同地朝著同一個方向望去。
約是盞茶功夫後,殿門外腳步聲突然淅瀝響起,聽著腳步聲,殿內早已等候許久的四人,幾乎同時從座位上起身,略微整理完淩亂的衣冠後,異口同聲地作揖施禮道:“恭迎掌門。”
進來那人一身道士裝扮,行走之間,別有一番仙風道骨的氣度。但見他看上去雖是枯瘦身形,年近過百,但卻仔細一打量卻發現竟是鶴發童顏,精神奕奕。尤其他古井無波的目光中,仿佛大海般深不見底,就似乎已經完全洞悉看破了人世間的一切喜怒哀樂。
此人不是他人,正是神州修真界道教仙門三大門派之一【玄心道門】的現任掌門人——道玄真人。
“都坐下吧,無須多禮。”
道玄真人丹唇微起,中氣十足,不過呼吸之間,他已經從四道身影相對而立的殿中穿過,坐到了四張檀木大椅盡頭正上方,那張代表著【玄心道門】最高統治權的寶座上。
看著殿中正襟危坐的四人,道玄真人微閉雙眼,口中輕問道:“轉眼之間,又到了十年一屆的收徒時間了,此次收徒事宜的流程,還是依照往日慣例,由大陽峰華陽師兄負責吧!”
說到這裏,道玄真人緊閉的雙眼倏然睜開,威嚴無比的目光緩緩掃過四人,略感憂愁道:“自從十五年前空桑山大戰之後,雖然我們【玄心道門】成功雄踞了這座五族聖山空桑山作為山門,但是那一場的戰事實在過於異常慘烈,以至於門內年輕一輩中的天才弟子幾乎全部隕落殆盡,造成了如今門派發展後繼無力的困局。”
語重心長地歎了口氣,道玄真人繼續道:“即便十年前我們有過一次大規模的收徒,但求仙問道講究的是機緣,方圓萬裏五千四百七十九名應召前來拜師求仙的凡人孩童中,卻隻收進了三百一十九名弟子,事隔十年,這三百一十九名弟子中可堪栽培者更是不過七、八人而已。如此窘困的現狀,權且不說如何將【玄心道門】發揚光大,隻怕三月之後佛、道各大門派齊聚空桑山比武鬥法的神州大會,我們【玄心道門】就要失盡了顏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