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豬與象(1 / 2)

當張玄從清涼的大山裏回到逐漸熱起來的中都後,張玄就陷入到了忙碌當中。

首先是專輯數字版國內銷量也突破五百萬份,也拿到了鑽石認證。這一下實體跟數字的國內銷售同時達到了鑽石銷量。

然後公司就開始聯絡各方媒體,開始買通稿,不在是以前的b級別以下的刊物或者媒體,而是開始往一些a級及以上的實體雜誌刊物,或者媒體發通稿。一邊是自己要的,另一邊還有大量的雜誌媒體發來采訪邀請。

這些工作就是為了把這個已經滾起來的雪球,再次推一把力,讓它滾的更大更遠。

此時海外張玄這張專輯的熱度也起來了,包括本國在內全球華語文化產品受眾也就差不多二十多億的樣子,但是因為幾乎全球所有國家的語言教育中都包含英語,因此英語文化產品的潛在受眾範圍幾乎等於全球人口。

一個華語作品,在海外也取得破兩百萬多的銷量,而且還在不斷的快速的增長,而且還出現了一些英語圈的人也開始購買這個專輯,人數也在不斷增加。畢竟這張專輯裏,有幾首歌是節奏型的,這種類型的歌是歐美圈流行的樣式。

可以想見的是,以目前的增長速度,張玄這張專輯在半年內銷售過千萬,是一定的。而且看起來張玄的這個作品可以突破語言的圈壁,成為影響力更廣的國際化作品。

這個世界,無論哪個國家,作品的國際化影響力都是對一個明星的認可。

張玄專輯的銷量增長,同時又帶動了他單曲的銷量。

又是趕了一圈的通告,之前還是自己這邊要名額上趕著要通告,後來則是別人發來邀請,還有一些官家半官家的媒體過來,自己這邊反而要挑挑揀揀的。各種節目的通告安排下來,平均下來一周就要兩個半,一直排了三個月。

再加上還要完成邊走邊唱室內部分的錄製

這麼密集的通告安排,張玄感覺比當時參賽還累,不過也清楚,這就是新人的積累期,熬過去之後就好了。這新人期,就是市場對新人新鮮感期待感最高的一段時間,大概就是三年到五年。

過了這個時間,沒了新鮮感跟期待感的加持,剩下就看戰刀真槍的本事,更要看人脈關係,幕後團隊及資本運作能力。

而這三到五年就看能攢出多少資本人脈,否則就會淪為別人的賺錢機器,在榨乾最肥美的利潤之後,成為娛樂圈的磚石。於是有人為了重新獲得那在觀眾眼裏新鮮感和期待感,就需要轉型。

但是轉型何其艱難。

在娛樂圈裏混了不到一年,憑藉以前的人生經驗的參照,娛樂圈的大致麵目,張玄已經『摸』索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