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烏雲漫卷,颶風滿樓。中國,一九二六年的中國,正麵臨在一場大鳳暴的前夕。
這一年,古老而災難深重的中國,已經是軍閥混戰的第十五個年頭了。一九一一年,武昌新軍起義的槍聲,結束了“大清”皇朝二百六十八年的封建專製。當人們正高舉義旗,歡呼共和的時候,那些在清室蔭庇下顯赫一時的總督撫台們,一個個搖身一變,站到十八顆圓星的白色義旗下來,於是又都成了革命的元勳。隻不過把“大清”的字樣改做了“民國”,在先皇禦賜的長袍馬褂上,新添了一枚銅錢大的證章。這一次的革命火焰很快就煙消雲散了;鑽營投機的政客和擁兵割據的封建軍閥們,用滿是鮮血的屠刀,把人民推入了一次更深重的災難中……
十五年,混亂而多變的十五年啊!中國寬廣富饒的國土,就像一個失去抵抗力的“實驗物”,躺在實驗室的台子上任人宰割著。軍閥們為了爭奪地盤,擴張實力,今天聯浙攻贛,明日又擁段倒馮;真個是終日炮火,遍地烽煙。這一來,喜壞了那些大大小小的外國強盜,一個個趁隙而入,伸進罪惡的魔手,用金錢和槍炮,培植起自己在中國的勢力。於是,千千萬萬中國人的血,又變成金鎊和美元,源源流進了外國資本家的腰包。正是:鷸蚌相爭,漁人得利。隻可憐一個偌大的中國,被他們蛀得千瘡百孔;四萬萬勤勞的同胞,更被這長期深重的災難折磨得痛苦不堪了。
人民要求統一,要求解放,就像大旱中的禾苗渴望甘露。從那些軍閥的始祖——袁世凱在一九一一年的統治開始,人們就沒有停止過鬥爭。在城市,無數為國家前途憂心如焚的青年,冒著千難萬險去尋求真理;在鄉村,千千萬萬忍不住饑餓煎熬的農民,舉起反抗過清朝的大刀,向軍閥和外國侵略者展開鬥爭!十五年,風起雲湧,前仆後繼,人民在血和火的災難中掙紮著,奮鬥著。
中國,多災多難的中國啊!難道你就能這樣四分五裂地任憑強盜們宰割下去嗎?
難道你的人民,就這樣永無止境地成為饑餓和戰爭的犧牲品嗎?不,決不!希望是不會消失的!就在這時候,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發生了。
就像在漫長的黑夜裏,突然射出一線耀眼的曙光:一九二一年七月一日。中國共產黨成立了!從此,這麵鮮豔的紅旗,就成為人民的希望和力量,成為真理和勝利的象征;從此,這個新生的、充滿生命力的黨,就擔起領導中國革命的重任。
這時,領導著中國民主革命的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從多次失敗的教訓中,認識到了國際工人階級和中國工人階級的力量,接受了他們給予他的幫助。一九二四年一月,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正式宣布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他改組了國民黨,把舊三民主義解釋為新三民主義,規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政綱;並且接受中國共產黨人加入國民黨,決定創辦一個革命的軍事學校,即黃埔軍官學校。這樣,就形成了國共兩黨的合作,形成了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資產階級的民族統一戰線。
但是,這些偉大的轉變包含著一係列的猛烈的鬥爭。原來國民黨這個組織,成分很複雜。在改組時,裏麵的反動勢力有的公開反對,有的則埋伏在裏麵,以便尋找時機,重整旗鼓。孫中山沒有能夠親自領導這場複雜轉變的徹底完成,他在革命發展的過程中去世了。他所多年盼望和策劃的統一中國的北伐戰爭,成為他臨終時的念念不忘的遺言。
共產黨人帶頭舉起了北伐革命的旗幟。在全中國的每一個角落,他們像火種,在人民的心中閃亮著,燃燒著。他們在為波瀾壯闊的大革命積聚力量,創造條件;就像颶風掀動著海濤,準備著,來一個席卷一切的巨浪!
北伐,這是當時革命黨人麵臨的最迫切的任務;北伐,這是全中國民眾如解倒懸的迫切地希望。十幾年的軍閥混戰和動蕩分裂的局麵,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和痛苦,也積累了無比的仇恨和怒火。一九二六年的中國,就像一座即將爆發的火山,熾熱的熔岩正衝擊著表麵看來平靜的山口;中國的土地上,到處都蘊藏著發熱的烈性炸藥,隻要有一根燃燒的引信,便會發出驚天動地的爆炸!
在孫中山逝世後那些艱辛的日子裏,革命正遭受著嚴重的考驗。在革命根據地的廣州,光明與黑暗在搏鬥。代表著形形色色派係的國民黨人,正為著北伐的議程在勾心鬥角,一場看不見的複雜紛紜的鬥爭,在暗地裏激烈地進行。而這時,共產黨所領導的湖南農民運動已經開始發動起來了,成百上千的共產黨人,正在大革命的前線和後方,在繁華的都市和窮鄉僻壤,艱辛地奔走跋涉著;他們像霹雷之前的閃電,用自己的光芒,最先劈開了沉沉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