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溫柔,看見另 —個我 江南

當你老了,頭白了,睡意昏沉,

爐火旁打盹,請取下這部詩歌,

慢慢讀,回想你過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們昔日濃重的陰影;

《當你老了》,愛爾蘭詩人William Butler Yeats(葉芝)的詩。有許多不同的翻譯,最喜愛的還是袁可嘉的譯文,沒有華麗的語句和晦澀的辭藻,像極了睡夢中神祇們溫柔的臂彎,把孩子們擁進懷裏,融進心裏,溫暖甜美。

心中的孤寂和悲傷漸漸清晰起來,但又慢慢地消散不見。情感的寶盒被打開,最後喚醒的是我們心底沉睡的溫柔,是對他人,是對世界,是對自己。此刻此地如同現實與夢幻的交彙處,世界的那頭似乎有另一個我,微笑、沉靜、溫柔。現實停下了腳步,讓一切美好靜靜流淌。此 時的我又如同站在高處窺探著現實中的我,掙紮、徘徊、幹枯地生活著。

一個世紀前,愛爾蘭某個鄉村的小鎮裏,在不知名的酒吧裏,詩人 葉芝筆下的文字像泉水一樣注入了我的胸膛,似血液一樣流淌在我的身 體裏。一個漫長的世紀後,我的靈魂泛起了波瀾,是他投下的石子,撥 動了我的心弦。

美好的文字與情感是神賜給我們的神器,讓我們有能力目睹世間滄 桑,體悟人生百味。如今,我們心中的美好如同埋藏的寶石一樣難以被 挖掘。現實揮動著長鞭驅趕我們前進,我們無法停下來,因為我們寧願 如行屍走肉般地攫取神賜的人生。有時我不禁想問問自己,問問身邊的 人們,為何不能讓珍惜的情感在現實的長鞭下閃閃發光呢?我們總有選擇。

朋友給我電郵了《如果世界隻有我和你》的稿件,文件停留在我的信箱裏許久許久。我似乎都沒有時間和氣力去閱讀。偶然上了MSN,看 見朋友的MSN簽名換成了“喚醒溫柔,看見另一個我”,我好奇詢問。 朋友說難道你不知道每個人的心底都住著另一個我嗎?在朋友的推薦下我終於讀完了《如果世界隻有我和你》,作者是哥舒意,我們在北京見過一麵,印象中俊秀文弱的男生。

我想說由於太多太多的瑣事,我差點錯過了一次美好的旅程。也差點錯過發現內心深處另一我的機會。

“當我們不為他人鬥爭時,就是我們失去人性的時候。”這是電影《2012》中的經典台詞。2009年11月,《2012》席卷了整個世界的電影 票房。精良的特效、震人心魄的畫麵,讓每個觀眾都真切地感受到自然 的毀滅之力,感受到世界盡頭離我們如此之近。好萊塢的電影從來都不 掩飾天然所具有的商業特質,導演、演員以及編劇們也不會費心去描繪電影本身的藝術性。但是在電影結尾時,科學家在方舟的艦橋上與世界 領袖們的一段對白卻著實讓人感動,當方舟的大門為那些本被拋棄的人 們所打開,當那些無助的人湧入世上最後的方舟時,我也不禁喝彩。好 萊塢又贏了,美國佬們又贏了,用淺顯而珍貴的人性,用略顯粗糙的手 法,用他們的商業智慧。

當電影散場,我不禁在想,我們周遭的生活,我們生活中的文學作 品,由文學作品而不斷被強化的文化本身,由我們的文化而賦予我們的 精神特質……不可否認,我們離這些美好越來越遠了。我們正在和繼續 忽視本應最重要的一些東西。是在支撐著這個物質化世界的精神,是忽 隱忽現的我們的心。是世界那頭另一個自己。

親愛的讀者們,今天我想讓你們一起來閱讀這本書,看一看秀哉和 一個孩子的夏天。我的心如此的迫切,就如同當初我看完之後給作者和 編輯打電話,希望我能為這本書寫序一樣。看看中國現代文學中少有的 佳作,看看中國人心中的關懷和愛。看看當世界上隻有小樹和秀哉後的 故事,看看可以被我們的孩子所牢記的童話。

當我老了,孩子們在身邊,如果可以,我至少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一個關於最後的愛與守望的故事,一個可以從我們現在林林總總浮躁和 迷失中尋找到的故事。一個讓我對文學和人性有更多冀望的故事。當我 為我的孩子們念起時,如此美好。

眼淚輕輕地落下,不為悲傷,感動和幸福充盈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