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滄海眾生相(1 / 2)

序言:這是一部史詩般宏篇巨著,出身於世代農耕書讀之家的少年李牧,祖輩開山修葺一條前往千年古刹的拜山之路,蒼山頑石曆經千年風霜化身石龍,斬龍開路大禍鑄成。自此本是人丁興旺的大戶受到殘龍斷首的詛咒,家族中男丁相繼暴亡,眼看魔咒之網漸漸收緊,他仿佛能感受到惡龍猙獰的喘息。與此同時,李牧卻還有一位幺爺爺苟活於世、隱身事外,幺爺爺既是幾十年前斬龍事件的親曆者,也是七十年來家族湮沒的見證者。眼見最後一絲血脈即將化為塵土,而他卻安然地躲在九蓮洞中延口殘喘,究竟是活著而活著?還是為守護李氏家族某個不為人知的驚天秘密?

於是這位不屈的少年開始了一條自我拯救之路,不僅為了自己,為了家族,更是為了在命運麵前昂起那顆不屈的頭顱。當塵封地大幕一步步揭開,才發覺家族的遭遇不過是冰山一角,而此時已到了懸崖百丈冰。禍胎伏藏、暗波湧動,一雙雙邪惡的眼睛貪婪地偷窺世人,一張塵世間炎涼百態的大幕緩緩揭開:無定河邊怒吼的石獅;九蓮洞中守候的靈魂;月影湖裏翩翩舞影;八角井中可憐人兒淒苦卑微地哀吟;將軍台上絕望的嘶喊;刺穹峰前魂牽夢繞的楊柳;梵音佛號喚不回的苦海迷途;守候千年的伊鳴之音…….!正邪的力量一次次交織蓄勢,隻為最後的生死一搏。

正所謂丹台碧洞化長歌,繁華落盡皆殊途!芸芸眾生或為利來或為名往,紅顏不老隻為此生的相逢。一縷青絲,多少紅塵夢起夢落、生死相依,世間顛沛流離無主蓮台才是最終歸宿。三千繁華,彈指刹那,百年之後,不過是一捧黃沙!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第一章滄海眾生相

月影湖畔風依依,輕柳細斜幻晨曦。夕陽餘暉一抹照,落盡千帆歎今昔!

引言:殘龍斷首千古絕戀,曠世風華執手天涯,大廈將傾人心崩裂,世道危危天地蒼茫,故自古有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定蜀道未定的遺訓。

民國21年初冬的一個深夜,萬物逐漸進入混沌,偶有一聲犬吠在夜空中久久回蕩,長天之上風雲聚集,傳來一陣陣沉悶的轟鳴聲。把勞作一天的人們從美好夢境中喚醒,又回到這冷酷的世界中,或喜或憂,或平凡或悲壯。

李府當家奶奶張氏聽見窗戶劈啪作響,輕歎一聲後翻身下床,來到前屋叫醒長工石牛,吩咐他趕緊去牛舍將耕牛栓好,順帶把雞舍門關上,怕變天驚擾了這些家牲。待照料完瑣事後又顛著三寸小腳來到婆婆熊氏所居住的上廂房,推開房門就看見婆婆正跪拜在佛龕前念誦《妙法蓮花經》。一陣狂風將木窗吹開頓時啪嗒作響,桌上的兩支燭蠟瞬間熄滅,整個屋子陷入一片漆黑,熊氏忽然打個冷顫,心中咯噔一緊。

張氏連忙上前掩住窗戶說道:“今年可還真奇怪,都進入冬天了,怎還會又打雷又刮大風。”說完哆哆嗦嗦摸出火石將蠟燭點燃,又用燈罩將燭火罩住。蠟燭微弱的光芒給這間廂房帶來一絲光明和安寧。熊氏依舊跪拜在地對著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誦念佛經,似乎這一切都不曾發生。這是一個九十六歲高齡的老婦人,滿頭銀絲白發整齊地綰成個咎束與腦後,麵色紅潤平和。而她那四十多歲的兒媳張氏則虔誠地立在她身後,這時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由遠而近快速跑來。張氏臉上露出一絲微微的笑容,她知道定是李牧惦記他奶奶,也跑過來看望。房門咣當一聲被推開,隻見熊氏腰板一挺,回過頭來對她唯一的孫兒嗔道:“你這冒失小鬼,跑那麼快作甚?”

遠處又傳來一陣轟轟作響的雷聲,李牧問道:“奶奶您說今日都舊曆十月初七了,怎還會打雷啊?”熊老太太沒有答話而是對張氏說:“我今晚總覺得心神不寧,你去祠堂後看看可有甚動靜!”

張氏聞言提著燈籠來到李府東側的李家祠堂,祠堂依山而建,坐南朝北。祠堂外的院壩裏長有兩顆參天古柏,猶如兩把巨傘將祠堂擁在懷中。平日裏由一位又聾又啞的老長工麻叔看管維護,據婆婆說這老長工無家無業、無兒無女,在李府已生活了七十餘年,從未離開過祠堂旁的小屋。婆婆曾幾次向她提起:麻叔對我李家有恩,如將來我去世了,你們千萬不將他趕他,隻要有我李家一口飯吃,就不能讓他受餓。麻叔此時正站在門口,癡癡地望著遠方電閃雷鳴的夜空,雙手垂立。既似看懂了,又像聽見了,如今麻叔真的老了,滿臉皺紋,一雙渾濁的眼睛布滿黃褐色眼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