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79年3月。
在曆時60年,近百個火星探測器的探測準備下,人類即將第五次登陸火星,這次登陸將在火星建立一座有人值守的小型永久基地。
在國際空間管理局的籌措下,準備了近百年的“火星來臨”計劃終於到了最後實施階段,人類外太空資源開發即將在火星這個舞台上拉開大幕。
由亞洲、歐盟及美國NASA太空組織的支持下,搭載五百噸航天裝備及54名宇航員的“開拓者”火箭群將在三亞航天中心、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肯尼迪航天中心、西部航天和導彈試驗中心(美國西部洛杉磯北麵的西海岸)、庫魯發射場(南美洲北部法屬圭亞那中部的庫魯地區)全球最大的五個國際空間發射基地發射。
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平台都在報道同一條新聞:“火星基地即將建立,‘開拓者’首建奇功”。
一批又一批的記者圍擠在五大發射基地外圍,希望能搶到一些好新聞、拍到一些好圖片。很多媒體已經在兩個月前開始有了火星天氣預報的服務了。
“2079年3月15日火星地表氣壓670帕,白天溫度零下10度,晚上零下102度,有少量沙塵暴,風速6米/秒,二氧化碳94.9%。”
各國投機商人們開始瘋狂搶注與火星緊密相關的商標及域名,除了媒體,全世界最繁忙的,那就是各國的商標局和IT服務商了……
……
華盛頓,國際空間管理局
這座銀白色圓頂建築,承載了美國及世界航天人的喜怒哀樂,今天他將再一次成為全世界的焦點,因為它是這次“火星來臨”計劃的總指揮部。
身為國際空間管理局主席的伯拉巴奇在掌聲中從第一排走向演講台,這位56歲的宇宙學、空間物理學博士,滿頭白發卻精神矍鑠,他那張西班牙人統特有有臉上,鋪滿皺紋但白淨的臉上顯出勝利者的從容與自信。
在他的前麵座無虛席,來自各國的政治要人、科學奇才及各大媒體的記者們都沉浸在喜悅和好奇之中,大家都等待著伯拉巴奇的講話,至於他會講什麼,這些都不重要了,因為沒有人真正去關心,發射前的演講,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時間過得快一點兒。
伯拉巴奇站在話筒前麵:“先生們,女士們。”
近十架全息攝像機同時將會場的各個角落全部拍攝下來,在媒體中心的控製下,由國際通訊衛星和光纖傳到地球上任意一台電腦、電視、街頭動態媒體。
對了,如果你允許,還有你的手機。
伯拉巴奇站在演講台上,沒有講稿,他環視了一下四周:
“今天我們沒有理由不對即將到來的勝利,抱以熱烈的掌聲。”
會場一片沸騰,掌聲經久不息。
“人類在經過近幾百年的現代科學的觀察及測量,火星上沒有火星人,但存在著地球人的未來,存在著地球人類更廣闊的生存和發展空間,自從1962年,前蘇聯的火星1號發射失敗到1965年美國水手4號的成功,人類經曆了無數的失敗和成功,在火星上建立永久基地,讓火星成為人類第三個星球上的落腳點!月球基地的成功建立與穩定應用已經證明了人類是在外太空生存完全可以實現,憑借著我們掌握的奇妙的細胞分裂規律和偉大的光合作用,我相信我們在火星上生存將會更舒適、更幸福,今天‘開拓者’將證明了人類團結起來就可以克服一切困難,實現更多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