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1860-1904)是俄國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他的中短篇小說、雜文小品、戲劇作品,享有極高的聲譽。他繼承了優秀的俄國文學傳統,特別是繼承並發揚了前輩作家(如果戈理、謝德林等)的創作思想、風格以及題材、語言等等。他在創作中不斷吸吮著俄羅斯民族漫長奮鬥曆史中積累的文化養分,不斷吸取國內外偉大作家詩人(如國外的莎士比亞、雨果、塞萬提斯等)的文學精華。

契訶夫出生在祖輩(父係和母係)都是羅斯托夫省的贖得自由的農奴家庭,而出生的時間(1860年)正好是1861年亞曆山大二世簽署改革法令和關於廢除農奴製詔書的前一年。經過20年後——1881年,沙皇亞曆山大二世被俄國民意黨人刺殺,沙皇政府進一步加強封建專製統治並采取各項嚴厲的反動措施。契訶夫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早期,就是在這20年內度過的。1879年,19歲的契訶夫考入莫斯科大學醫學係(五年製),於1884年畢業。畢業後,契訶夫有一段時間從事醫生工作,但他後來逐漸成為一位有名的“職業”作家。

在俄國作家中,像契訶夫這樣的“學曆”和“專業”出身者,不說是絕無僅有,但恐怕也是鳳毛麟角。然而正是醫學專業的知識幫助契訶夫成為一位別具一格的多才多藝的文學大家。

時代、環境、家庭、教育以及民風社情等等,使得契訶夫從青少年時期起就在生活中和觀察社會的過程中逐漸養成自己的觀察力、判斷力、分析問題和辨別是非的能力,逐漸學會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獨立人格。

契訶夫很早就開始學習寫作了。一說他於1880年(20歲時)開始創作;但據研究契訶夫的專家學者推測,他開始寫作的時間“不晚於1878年”,即他進入莫斯科大學的前一年。專家們認為,“未保存下來”的作品《Нашла коса на камень》(直譯《大鐮刀碰石頭》,或《針尖對麥芒》,意譯為《硬碰硬》)和《Недаром курица пела》(《難怪母雞打鳴兒》)等均出自契訶夫(早期)筆下。他早期發表的作品用了50多個筆名(或化名),如“安托莎·契洪傑”“無脾的人”“我兄弟的兄弟”等等。

契訶夫之所以在早年就開始寫作,向彼得堡和莫斯科等地的一些文學刊物(最早是某些“幽默”期刊)投稿,除了創作的激情和衝動等原因外,還有一個原因:由於家境貧寒,他需要為自己掙得在莫斯科生活和學習的費用,可能的話,盡量補貼家用,資助弟妹求學和贍養父母。

契訶夫在世時間隻有44年。盡管他開始寫作的時間較早,如果從1880年算起,到他1904年去世,他創作的時間也不過24年。像他的前輩文學家(如普希金、果戈理、萊蒙托夫、別林斯基、杜布羅留波夫等人)一樣,英年早逝,令人痛惜。然而,正是在這短短的24年內,讓我們看到一位“文學青年”如何成長為一位文壇巨匠。

古今中外,大多數作家,總要經曆一個成長過程,總要在藝術上經曆一個成熟的過程,契訶夫也不例外。從作者在不同時期創作的作品來看,他早期的和中後期的作品,無論在思想性上還是在藝術性上,其揭示社會生活的廣度、探究事物本質的深度和創作水平達到的高度,存在著一定的差別。例如,契訶夫最早期的短篇小說和幽默小品,與後來創作的戲劇作品相比,兩者(尤其前者中的一些作品)顯然不可能處於同一個層次上。但是,盡管如此,作者的主觀能動作用、作家的社會擔當,以及希望作品取得良好社會效果的企求和努力,應該是大致相同的。

我們的這本書是一本契訶夫早期短篇小說和幽默小品選集,譯自1974-1983年莫斯科出版的《契訶夫作品和書信全集》(《Полное собрание сочинений и писем》,共30卷,其中“作品”18卷,“書信”12卷)的第二卷《短篇小說·幽默小品(1883-1884年)》[《Рассказы. Юморески.1883-1884》]。在“本版”之前,曾在不同時間出版過不同卷數的契訶夫“全集”,如1903-1916年聖彼得堡出版的《作品全集》(23卷);1944-1953年莫斯科出版的《作品全集》(20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