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桃花源村(上)(1 / 2)

嶺南東北二十餘裏處,有一座無名山穀,山穀四麵環山,就連唯一的出口,那條狹窄的穀道裏麵,也有一座矮山擋道,要翻過矮山,才會豁然開朗,發現其中別有天地。

某年,忽然有共計百餘人,在嶺南第一世家李家的安排下來到這個隱蔽的山穀,鏟草平院,伐木作屋,數日間便建成了一個小村莊,取名為桃花源村。

因山村地勢隱蔽,故而桃花源村與其它山民少有接觸,但是因為常有樵夫和獵戶從這裏經過,漸漸的,對這個四麵環山的小村便也略微有了一些了解。

這裏的村民同當地普通山民不太一樣,這個村子的居民大多文質彬彬,知書達禮,雖然他們一樣的耕田織布、桑下種瓜,但是常能聽到村子裏傳出琅琅的讀書聲,甚至撫琴吹笙的音樂聲。

這與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貧苦老百姓著實有些不同。讀書識字在這個時代來為奢侈,一般人家也是根本沒有閑錢,沒有能力來供養孩子讀書,貧苦的百姓隻能是在貧瘠的土地之上尋出一條活路。

至於修道,於這些貧苦百姓來說,不亞於天方夜譚。雖然人人都是知道這個世界有仙人的存在,甚至仙人尋得弟子也是經常的事,但是無疑能夠成為仙人修道的存在還是太少了,少到比讀書識字還要困難無數倍。

初時,山民皆以為奇,時有議論,不過天長時久,也就見怪不怪了。

這年時月,正值春末,穀中鬱鬱蔥蔥,一片蒼翠,幾畝山田,掩映在野草雜棘之間。山穀中錯落著幾十戶人家,竹籬的小院、原木的屋簷,全都掩映在一片蒼翠之中,偶露一角,如詩如畫。

一個背著竹簍的少女正帶著一個五歲不到的頑童,向村外的矮山坡上走去。

少女翠色短衫,藕色長褲,一身山裏人的短打扮,臉頰微紅,那是常在田間勞作形成的,皮膚稍黑,可是從裏到外都透著一股子靈氣兒,絕非普通的山野村姑可比。

這姑娘正是十四五歲蓓蕾初開的年紀,身段兒頎長苗條,細細的腰杆兒挺拔柔韌,走動間猶如一管柔韌的青竹迎風搖曳。那明亮的雙眸,又直又挺的鼻梁,紅嘟嘟的小嘴兒,模樣甚是俊俏。

少女身邊走著那個五歲不到的小頑童,看起來應該是她的弟弟。

因為這頑童雖與一般山裏孩子一樣膚色稍黑,卻沒有山裏孩子那種虎頭虎腦的墩實樣兒,相形之下,他的身材顯得單薄了許多,甚至可以說是瘦弱,個頭也不是太高。但是那一張鵝蛋臉與那少女有六七分相似,眉毛清秀,眼睛大大的下巴也是尖尖的。

女孩兒名叫李蓉,跟在她後麵的那個男孩正是她的弟弟,喚做李林。

李林今年剛剛四歲,平素一向活潑好動,一個照看不到,他就野到山裏去野去了,幾丈高的樹他也像猿猴一般爬上爬下,還被村中兒童譽為爬樹第一高手。

結果正應了那句老話,善水者溺、善騎者墮。

三個月前,李林爬上一棵大樹掏鳥蛋的時候摔了下來,從高達五六丈的一棵大樹上摔下,雖然有枝杈擋了擋,地麵土壤也極鬆軟,還是跌破了頭,又摔折了一條腿。

這可把視之如掌上明珠的父母雙親嚇得夠嗆,姐姐作為長女,因為沒有照看好弟弟,挨了爹娘一頓打,李林則在家裏養了三個多月,近來身子漸好,下地行走已然無礙,可是父母依舊禁足不許外出。

今天他的姐姐上山采野菜,看著阿弟自打摔傷了腿,悶在家裏一直鬱鬱寡歡,性情脾氣較之以往都大不相同,擔心悶壞了弟弟,便央求父母,要帶他出來散心,父母雙親雖然答應了,條件卻是不準李林離開她的左右。

一座竹籬的小院兒內,一個比李蓉姑娘還要大上三四歲的女孩子正在繡著花兒,看見李蓉姐弟過來,笑著打招呼道:“李蓉妹子、小李林,上山去啊。”

不遠處榆樹下正在下棋的一個老者循聲往這裏望了一眼,揚聲笑道:“小李林,腿已經

好了麼,哈哈,以後可不要再調皮搗蛋的了!”

李蓉禮貌地向他們打招呼:“裘伯伯、方伯伯。”

另一個老頭子大概是快要輸棋了,一副氣極敗壞的樣子,連聲催促他趕緊下子兒,老頭兒這才捋著胡須轉過頭去。

素以爬樹第一高手自詡的李林似乎是被老伯一說顏麵頗為無光,很是不滿地一腳踢出去,將一枚石子踢飛起來,恰巧打在一隻大白鵝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