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將購物時間削減一半
女人天生愛逛街,或約幾個好友,或是獨享其樂,或是為內心的壓抑而找一個宣泄的方式。無論出於什麼原因,女人一生似乎就對逛街有著剪也剪不斷的迷戀。
她們一個星期至少要跑超級市場兩到三次,有的人還要更多。持續不停地花掉更多的時間、金錢和精力去買那些遠超過她所需要的東西,而她最後也丟棄了很多的東西,原因是她常在行動之中,買下很多她不需要的東西。
另外,因為沒把金錢安排好,所以她們的經濟很拮據,雖然收入頗豐,卻往往沒有多少積蓄。
如果你一個月消遣時間的1/2是在商場徜徉,如果你多次為自己買的東西而後悔,如果你認為購物是慰勞自己的最好方法,如果你經常在不需要某種商品時也非要購買它,如果你買不到想要的某種商品就難以忍受,如果你有多次薪水入不敷出的情況,如果你經常發現自己購買的東西被你置之不理……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你基本上已經成了購物狂。你將很不幸地為此付出大量的金錢以及自己的沮喪情緒,你將很不幸地成為購物的奴隸。
其實,發現自己有這種盲目購物的傾向時,不用著急,你可以做的是:
在商店裏閑逛時,不要無購買目的,要在走出家門的時候,壓抑購買欲,把所需的東西列好之後,到商店迅速找到目標購買。
其次要改變你的購物習慣。要改變一個習慣,最好的方法,是用另一個行為來代替。打個比方,去散步、找朋友聚會、去圖書館或衝個冷水澡,任何可以阻止你衝動購買的事情,都可以是有效的方法。或許,剛開始時你會有一種被剝奪了逛街樂趣的感覺,最後,當你不再被自己強迫著要去逛街、購物,你一定會有一種無法形容的解脫感。
除了購物,你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你可以重拾那被遺忘在角落裏的書,一篇散文,或一部經典的小說,再次領略白紙黑字的魅力。你可以約幾個朋友,喝一杯隨意的下午茶,聊聊工作,想想往事,為往事幹杯,為明天祝福。
在心情不好的時候,你可以買一張火車票,到附近的農莊去散散心,遠一點的,你可以去爬爬山,既鍛煉身體,又可以發泄鬱悶,還可以擴大自己的視野,何樂而不為?
所以,學著把自己的購物時間減少吧。將購物時間削減一半,去做真正對你有意義的事,既平靜了內心,又可以陶冶性情。
6.7學會花錢買快樂
有句諺語說“錢不能買來快樂”,可“花錢”卻可以給我們買來快樂。不要在乎我們花出的錢中別人賺走了多少利潤,也不要責備自己過於放縱自己的欲望。很多時候,快樂不會自己來訪,它需要我們找上門去。錢是一把好鑰匙。
錢是什麼?隻有用它換取了某樣東西的時候,它才真實存在並給我們帶來快感,否則它隻能製造糾紛和困擾。
錢對我們來說是衣服、鞋子、下館子、熱鬧地段的一套100平方米公寓,還有一本書、一輛自行車、一束花,以及所有打動了我們並在我們的生命中留下印記的東西。除此之外,它還能是什麼?
生活的本質就是對自己好一點,再好一點。懂得如何花錢買快樂也是一學問。讓我們來分析和學習如何花錢才能買來快樂吧。
1.阻礙我們把錢花掉的原因
我們有無數的理由克製自己的欲望,當我們想一擲千金的時候,這些障礙會爭先恐後地冒出來:
(1)負罪感。
應該承認,花錢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負罪感——除了那些天生揮霍無度的人。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積少成多,如果像知了一樣隻知道享樂,秋風吹來的時候就會落到悲慘的境地。”於是每當我們掏出錢包準備放縱一下自己的欲望時,一個聲音就在腦後回蕩:“這麼做是不對的,會受到懲罰。”
克製的一生就是美好的嗎?我們隻聽到知了在歌唱,卻沒有見到螞蟻表示什麼——它淨忙著積蓄、存儲、甚至投資了,但這樣的生活聽上去也不怎麼樣。
如何消除花錢的罪惡感?我們可以使些狡猾的手段,使購買成為必需的行為。“每2年,我就會利用一個借口,裝作發怒的樣子打碎幾個盤子和碗。我把碎片掃進垃圾箱後,就美滋滋地去挑選新的餐具了。那些漂亮精致的細瓷餐具是多麼誘惑我啊,可如果家裏用的餐具都好好的,我怎麼能夠花很多錢買新的呢?”這是34歲的蘭妮的經驗。另外,粗心大意地丟了東西、損壞了東西也可以讓我們在短暫的自責之後歡天喜地地去買新的東西。
(2)危機感。
如果我不在健康的時候存下一些錢,萬一生病了我該怎麼應付?一個埃塞俄比亞的農夫這麼擔心是有道理的,生活的壓力把他的全部希望都掛在地裏的麥穗上,可生活在各種製度非常健全的現代社會,如果再這麼想就是該洗腦了。曾聽到一位存款達百萬、依然非常節儉的商人說:“100萬算什麼?還不夠換兩個腎的!”天啊,等他真需要換腎的時候,一定痛悔自己在健康的時候沒有好好花錢吧。
32歲的菲菲終於完成了這一革命性的轉變:“我一向是很節儉的,盡管我的收入很高。在生過一場病之後,我頓悟自己過去一直在虧待自己,況且我不是永生不滅的。於是病好之後的第一件事,我就去鍾表店買下了一塊心儀已久的瑞士手表。要是在過去,我一定會等自己手上的這塊表生鏽了才買新的,而且反複猶豫之後,隻買一塊不太貴又很耐用的。的確,不貴的手表也一樣好用,可我卻沒有了購買的快樂。”
(3)不值=浪費。
如果花錢隻是為了花錢,買到的東西不合心意,成為浪費的行為,我們怎麼能從中得到快樂?剩下的就隻有後悔和自責。
消除這種隱患的辦法是,如果你感到購買的欲望在心中升起,而理智的聲音在耳邊回蕩:實際上你並不很需要這個物品,或它雖然很貴但並不完全符合你的要求,買到手之後你會發現它缺點重重……在腦中描繪一件理想的產品,不找到完全符合要求的東西絕不出手。有了理想的照妖鏡,其他一切東西就褪去了誘人的光芒。“如果我腦子裏有具體的形象,我會像瘋子一樣四處尋找。我曾經在畫冊上看到過一條圖案別致的絲巾,於是我跑遍了所有能看到的絲巾店,最後在北京機場買到了幾乎一模一樣的東西。1200元,你可以想見我當時有多激動!”
(4)孩子。
有了孩子的人往往忘記了自己的興趣,隻想著掙錢留給孩子。這種想法也夠蠢,對孩子有求必應而自己常常忍痛割愛的父母,他們的孩子隻會變成視金錢如糞土、對父母嗤之以鼻的小貴族。有些人認為既然有了孩子,就一定要給他留下些什麼,於是把錢都攢著,等自己死了以後留給他。設想一下,繼承父母省吃儉用一輩子的積蓄,對一個年輕人來說有多大意義?他花著這筆錢會快樂嗎?即使你給他留下的是一些財物或不動產,即使是那些在今天會讓你洋洋得意的東西,60年後誰知它們會成為什麼寒酸樣子?趁著錢還有價值,給孩子買一些適可而止的禮物,對自己則要慷慨一些。你的行為也會影響孩子,讓他知道如何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