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最親密的人當然傷害你最深(1)(1 / 3)

當你越討厭一個人時,他就會無時無刻不出現在你的麵前;而當你想念一個人時,翻遍地球都找不到他——墨菲定律。

喬楚參加的酒會不計其數,饒是如此,也不得不稱讚Susan的酒會別具一格。走進宴會廳,隻覺得來到了海底世界,滿世界都是深深淺淺的藍色,連服務員都裝扮成美人魚的模樣,穿梭在藍色的世界裏。因為今天晚上是藍色主題,喬楚穿著Steve & Vivian限量版的淡藍色絲綢短裙,頭發沒有盤起而是慵懶地披散在肩頭,周身隻有手腕上戴了一串珍珠項鏈,就好像人魚公主一樣,簡單而靈動。和她相比,花朵隻覺得穿著藍精靈服飾,戴著碩大的廚師帽的自己蠢得不行,已經欲哭無淚了,而喬楚偏偏還要在她心口插刀:“早就讓你穿禮服了,你偏偏要穿這個。這下好了,你能直接端著盤子去賺些小費,說不定還能把這個月的工資給賺出來。”

“可邀請函上明明寫著是化妝舞會!化妝舞會不就是要穿搞笑的服裝嗎?”花朵氣憤地問。

“嗬,化妝舞會是把自己化地好看的舞會,隻有你會傻兮兮地真的把自己打扮成蠢貨。不過這樣也好,至少有不少人在看你,比你在大街上的回頭率高多了。”

喬楚笑眯眯地調戲完花朵後,見晚宴的女主人Susan一邊招呼客人一邊交代廚師有些忙不過來,急忙走上前,幫她一起安排坐席。她做事雷厲風行,很快就把有些混亂的局麵解決了,Susan長舒一口氣,感激地說:“寶貝,你真是太貼心了。沒有你我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Susan你別客氣,這是我應該做的。”

“你今天真漂亮。這珍珠色澤很美,是大溪地的嗎?”

“嗯,不過它哪裏比得上你的‘夢幻海藍’。”

看著Susan胸口那塊5克拉的藍寶石項鏈,喬楚發自內心地讚歎,而談論首飾一向是拉近兩個女人距離的最好話題。Susan對此也很得意,笑著說:“藍色是我最愛的顏色,這項鏈是我先生在慈善拍賣會上給我買下的。唉,可惜他還晚了一步,配套的耳環被一個中國人買走了。”

看著Susan遺憾的表情,喬楚忙說:“這個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我倒覺得加上耳環的話反而會奪了項鏈的風采。Susan,你已經那麼漂亮了,就給我們一點活路好嗎?”

Susan被喬楚哄得特別開心,不住笑著,而喬楚雖然一直和她說話,眼睛卻一直往進口看,是那樣盼望祝琰的出現。其實,她也知道這樣的感情就等於飛蛾撲火,但那又怎麼樣?她已經30歲了啊!再不瘋狂,她可就老了。現在的她,隻想見到祝琰,就這樣簡單。

祝琰,你到底在哪裏?

喬楚翹首以盼,終於相信了墨菲定律——當你越討厭一個人時,他就會無時無刻不出現在你的麵前;而當你想念一個人時,翻遍地球都找不到他。她隻覺得心從來沒這樣亂過。所以,當祝琰出現在她身邊時,她都覺得和他已經有幾個世紀都沒見麵。

“喬楚。”

“Hi。”

喬楚靜靜看著距離她隻有幾步之遙的祝琰。

祝琰性格怪異,一向隻喜歡黑白色係的衣服,她很少見他穿鮮豔的顏色,所以看到穿藍色襯衫的他忍不住眼前一亮。祝琰皮膚很好,淡藍色讓他顯得越發溫文爾雅,被歲月沉澱後的容顏更是多了一分從容與優雅,讓喬楚看得簡直舍不得挪開目光。喬楚拿著香檳杯走到了祝琰身邊,和他輕聲交談,卻不知道自己和祝琰穿著一樣顏色的衣服,又都是才貌雙全的東方人,已經成為晚宴的一道景觀,更有人悄悄議論他們之間的關係。Susan也走到他們身邊,輕輕挑眉:“聽說你們一起出海釣魚了?收獲怎麼樣?”

“收獲頗豐。”祝琰笑著看著喬楚。

雖然祝琰好像是在談論那條幾十斤重的海魚,但喬楚總覺得他在不動聲色地調戲自己,臉微微有些泛紅。她輕咳一聲,正準備說什麼掩飾過去,而音樂聲突然響起。一時之間,她愣住了。

她怎麼會忘記,這是她和祝琰第一次共舞時的音樂。

那一年,她隻有18歲。

喬楚看著祝琰,目光有些迷離,祝琰也深深看著她,不知道在想些什麼。音樂聲中,他伸出手,邀請喬楚和他共舞一曲,喬楚矜持點頭。於是,兩大競爭對手就這樣在樂曲中共舞。迷離的音樂中,祝琰歎息:“喬楚,你比以前更漂亮了。”

“你是沒想到當初跟在你身後的小丫頭,會成為你的對手吧。”喬楚微笑。

“我承認看到你的時候吃了一驚,也承認我有些盲目自大,但我不得不說你真是一個很好的對手。原來恒遠已經和Radisson有了初步意向,現在一切又回到了原位,這都是你的功勞。”

喬楚把這一切當作是讚美,笑著說:“還不是向你學的。”

“向我學的?”

“我去你進修的地方進修,向你的老師學習,複製了你的職業生涯,現在和你勢均力敵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你覺得你會贏我?”祝琰笑了。

“輸贏不光是我們兩個人的事情,更是公司的實力比拚,你這樣說的話太狹隘了吧,祝總經理。”

他們打著嘴仗,但臉上都帶著最迷人的笑容,出色的舞姿更是成為全場的焦點。祝琰攬住她纖細的腰肢,輕聲說:“喬楚,你真的變了。要是以前,你會給我一個巴掌,然後轉身走人,根本不會和我說那麼多。”

“拜托,我都三十歲了,哪有那麼幼稚。不過,你也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