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竇昭麵聖獲誥封?回府籌辦菊花宴(1)(1 / 3)

翌日醜時剛過,宋墨和竇昭就起了床,按品著裝後,兩人去給宋宜春問安。

宋宜春的目光在他們兩人臉上逗留了好一會兒,仿佛要從他們神色間看出些什麼才好,然而最終卻一無所獲,不由得皺著眉頭,揮手讓他們退下,並沒有送他們進宮的意思。

這樣更好!

竇昭和宋墨坐車往宮裏去。等進了宮,他們才知道皇上已經去上早朝了。

宋墨笑道:“我們在這裏等會兒。”

不等難道還能回去不成?竇昭抿了嘴笑。

宋墨看著她情緒還好,心中略略安定。

左右都是宮女,兩人也不好說什麼,枯坐在那兒喝了幾杯茶,眼看著天色大亮,才有內侍匆匆跑了過來。

“世子爺,皇後娘娘去了慈寧宮,讓您去慈寧宮覲見。”

竇昭和宋墨又往慈寧宮去。

一個相貌娟秀、正值花信年紀的宮女正站在偏殿前等。

宋墨朝她拱了拱手,稱著“蘭姑姑”。

竇昭則上前屈膝行禮,跟著喊了聲“蘭姑姑”。

蘭姑姑笑著點頭,對她頗為友善。她目光柔和,上上下下地打量了竇昭一番,轉身領著他們進了偏殿。

偏殿裏隻有太後娘娘和皇後娘娘,太後娘娘穿著家常的丁香色妝花褙子坐在羅漢床上,烏黑的頭發整整齊齊地綰著個纂兒,隻在手上戴了枚鴿子蛋大小的祖母綠戒指,看上去不過四十出頭的樣子,實際上五年前就已過了六十大壽。

皇後娘娘坐在太後娘娘的下首,皮膚白皙,容長臉,一雙眼睛炯炯有神非常明亮。她的眼角雖然已經有了細細的皺紋,卻並不讓人覺得她憔悴,反而讓人覺得她和藹可親。

這兩位,竇昭在上一世都曾不止一次地見到過,可那時候,兩人給她的印象卻和此時完全相反。

太後娘娘和藹可親,皇後娘娘肅穆端莊。

特別是太後娘娘,她最後一次見到太後娘娘的時候,皇上已經賓天,遼王封太後娘娘為太皇太後,她們這些外命婦奉命進宮朝賀。那時的太後娘娘形容枯槁,如同八十歲的老嫗,由人攙扶著,沒有完成冊封儀式就暈了過去,沒過兩天,就病逝了。

她至今還記得太後娘娘那骷髏般憔悴的麵孔。

竇昭低了頭,和宋墨給兩位娘娘行了叩拜之禮。

然後她聽到皇後娘娘聲音溫柔地對太後娘娘道:“雖說是在鄉野長大的,可這禮數卻不錯,可見是個聰明伶俐的孩子。”

竇昭想到這位皇後娘娘升格為太後娘娘之後,竟然敢杖斃遼王的寵妃,而已貴為天子的遼王大氣也不敢吭一聲,就覺得有些緊張。

她垂著眼瞼,恭敬地垂手肅立在一旁,聽到太後娘娘略有些不悅地道:“北樓竇氏,乃是詩書禮儀傳世之家,教養出來的姑娘,自然不會差到哪裏去。”

竇昭就聽見皇後娘娘忙笑著應了一聲“是”,聲音顯得格外的柔和。

這樣的皇後娘娘,並不是她前世所了解的那個皇後娘娘。

太後娘娘朝著竇昭招手:“你走過來,讓我仔細瞧瞧。”

蓮子米大小的珍珠頭麵,散發著瑩瑩光華,低調而華麗,氣勢略微弱一點的人都壓不住,讓人隻看得見珍珠卻看不見戴珍珠的人。偏偏竇昭身材高挑,眉宇間英氣逼人,珍珠的光華不僅沒有讓她麵目模糊,反而柔和了她的麵部線條,讓她變得明媚照人光彩奪目。

太後娘娘忍不住在心裏暗暗叫了一聲“好”,笑道:“這孩子,倒是個會打扮的。”

竇昭屈膝行禮道謝,舉止大方,不卑不亢,雍容而優雅,仿佛經曆過無數次這種場合。

太後娘娘不住地點頭,毫不掩飾她的欣賞。

宋墨的嘴角,忍不住地翹了起來。

皇後娘娘看著她掩口而笑,起身在太後娘娘身邊低語了幾句,太後娘娘愕然,朝宋墨望去,隨後也嗬嗬地笑了起來。

竇昭不解,睃了宋墨一眼,宋墨正滿臉困惑地望著兩位娘娘。

太後娘娘見狀,笑得更歡暢了,吩咐蘭姑姑:“去,把前幾天福建進貢來的橘餅端出來給硯堂和他媳婦嚐嚐。”

蘭姑姑微愕,忙笑著應是,退了下去。

宋墨和竇昭上前謝恩。

太後娘娘就指了一旁的繡墩道:“硯堂是我們看著長大的,你既然嫁給了硯堂,就是自家人了,坐下來說話吧!”語氣很是親切隨和。

宋墨笑著謝恩,坐了下來,竇昭有樣學樣。

蘭姑姑領著幾個宮女端了茶點上來,竇昭向蘭姑姑道了謝。

半晌,有內侍進來稟道:“皇上下了朝,問英國公世子爺和竇氏到了沒有。若是到了,就去乾清宮覲見。”

大家都很是驚訝,皇後娘娘更是忍不住問那內侍:“竇氏也去嗎?”

內待應是。

皇後娘娘看了太後娘娘一眼,太後娘娘沉吟道:“那就去吧!”

宋墨和竇昭忙起身告辭。

太後娘娘就吩咐宋墨和竇昭:“不要讓皇上等急了。”又吩咐蘭姑姑,“把前幾日皇上孝敬我的那串紅瑪瑙手串賞給竇氏。年輕人,戴這些顏色鮮豔的東西更好看!”

皇後娘娘這才道:“既然如此,那我也來湊個熱鬧。”她喊著“雲英”,一個三十多歲、相貌尋常的宮女走了出來,皇後娘娘道:“賞竇氏一對碧玉簪!”

顯然是早有準備。宋墨和竇昭跪下來謝恩。

太後娘娘就對宋墨道:“硯堂,你沒事的時候就帶著你媳婦到宮裏來玩,我聽寧德說,竇氏的葉子牌打得很好,到時候來給我們湊個角。宮裏的那些嬪妃,輸了怕賠銀子,贏了又怕我不高興,打起牌來實在沒什麼意思……”語氣裏頗多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