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ktheRipper,是1888年8月7日到11月8日間,於倫敦東區的白教堂(Whitechapel)一帶以殘忍手法連續殺害至少五名**的凶手代稱。犯案期間,凶手多次寫信至相關單位挑釁,卻始終未落入法網。其大膽的犯案手法,又經媒體一再渲染而引起當時英國社會的恐慌。至今他依然是歐美文化中最惡名昭彰的殺手之一。雖然犯案期間距今已達百年之久,研究該案的書籍與相關研究也日漸增多。但因缺乏證據,凶手是誰卻是各說其詞、毫無交集,因而使案情更加撲朔迷離。可是開膛手傑克的身影卻透過媒體、搖滾樂、玩具等物品不斷出現在今日的大眾文化之中。
2007年,在拍賣會上出現了他在9月29殺害一名女性時所留在其屍體旁的披風,這件披風被送入DNA檢測後,發現了凶手的真相。這位凶手在當時被送入精神病醫院並享年53歲,死時精神極其不佳。
2014年,國際DNA專家通過DNA比對,目前認為已被列名嫌疑犯的波蘭移民亞倫柯斯米斯基就是開膛手傑克。被認定是開膛手的亞倫柯斯米斯基和他的受害者們,都住在倫敦東區的貧民窟或在附近**,地緣關係深厚,據信這份證據的可信度極高。
2014年12月《獨立班》報道稱,當時專家對一個謀殺現場的DNA樣品分析後,鑒定出一個叫作"314.1C"的關鍵基因突變。基於對受害者後代DNA樣品的分析,認為這種基因突變非常罕見,以此認定傑克身份。然而DNA司法鑒定專家表示,發生基因突變的實際上是"315.1C",這種基因突變非常普遍,在90%的歐洲人後裔中普遍存在,很難證明其就是凶手。
1888年8月7日一具女屍被發現陳屍東區的白教堂,死者是中年**瑪莎·塔布連(MarthaTabram),身中三十九刀,其中九刀劃過咽喉。同年8月31日淩晨三點四十五分,另一位**瑪莉·安·尼古拉斯(MaryAnnNichols)被發現死在白教堂附近的屯貨區(BucksRow)裏,時年43歲。她不但臉部被毆成瘀傷,部分門齒脫落,頸部還被割了兩刀。但最殘忍的是腹部被剖開,腸子被拖出來,腹中女嬰也遭利刃嚴重戳刺。
由於該教堂附近甚少發生凶殺案,這兩件案子和之前的幾件殺人案件受到社會大眾的注目,有些媒體甚至以“白教堂連續凶殺案”(theWhitechapelmurders)稱之,認為是同一名凶手所為。
8天後,一位居住在漢伯寧街(HanburyStreet)29號的老車夫於其廉價出租公寓的後方籬笆裏發現一具女屍,死者是47歲的**安妮·查普曼(AnnieChapman)。她與前位死者同樣被割開喉嚨,並慘遭剖腹,腸子被甩到她的右肩上,部分**和腹部的肉被凶手割走。其頸部有明顯的勒痕,據說死前曾呼救,但未引起注意。由於這是凶手第一次在住宅附近犯案,時間還是接近清晨的5點以前,卻未發出任何引人注意的聲響,此案成為日後人稱開膛手的凶手所犯下最著名的案件。
1888年9月25日,中央新聞社(CentralNewsAgency)收到一封用紅墨水書寫,並蓋有指紋的信,署名“開膛手傑克”(JacktheRipper)。信中以戲謔的態度表明自己就是殺死**的凶手,並聲稱被逮捕前還會繼續殺害更多**。由於這封信以“親愛的老板”(DearBoss)起頭,日後便以此稱呼凶手寄發的第一封信。
1888年9月30日淩晨一點,一名馬車夫於住家附近發現伊麗莎白·史泰德(ElizabethStride)的屍體。不同於前兩位犧牲者,這位44歲的瑞典裔**雖被割喉,但未遭剖腹,而是死於左頸部動脈失血過多。由於犯罪手法不同,有人懷疑此案的凶手與前兩起開腸剖腹的凶案並無直接關係。
就在大批警力趕到伊麗莎白·史泰德陳屍處時,淩晨一點四十五分左右,46歲的**凱薩琳·艾道斯(CatherineEddowes)被發現橫屍在主教廣場(MitreSquare)上。除了同樣被割喉剖腹,腸子甩到右胸外,她還被奪去部分**和腎髒。由於巡邏的警員聲稱一點半時這裏並無異狀,因而研判死者是在一點半至一點四十五分之間被殺害,並被剖開腹部。凶手行凶手法之利落,讓多數人認為他可能是專業的外科醫生。
淩晨三點,一位搜尋可疑嫌犯的警員在高斯頓街(GoulstonStreet)附近發現件沾滿血的衣物,經過鑒定是凱薩琳·艾道斯身穿圍裙的一部分。而在衣物掉落的附近高牆上,發現疑似凶手用粉筆寫下的一行文字:“TheJewsarenotthementobeblamedfornothing(猶太人不是無故會遭人怨恨的民族)”但另有刑警記得是"TheJewsarethementhatwillnotbeblamedfornothing(猶太人不是甘於被無故責難的民族)"。之後警察督察長湯瑪斯·阿諾德(ThomasArnold)到現場巡視並觀看這句留言,因擔心該牆上塗鴉天亮後被路人看到,反而激起反猶太主義者的情緒,當場下令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