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長孫皇後,有一種女人,她的名字叫賢德(1 / 3)

李世民是中國曆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是一位成功的丈夫,他對長孫皇後的寵愛始終不絕;長孫皇後也是一位奇女子,在她身上,看不見吞噬人性的權利欲,看不見奪床爭寵的醜惡行徑,看不見心狠手辣的妒婦心腸;隻可惜,她隻活了三十六歲,使李世民“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願望中途夭折,悲夫!

婆母娘的一番話

說起長孫皇後來,熟悉曆史的人絕不陌生,但要問一句,長孫皇後的芳諱怎麼稱呼呢?大概鮮有人知。說來也奇怪,這麼怪異的名字即使在學識淵博的讀者上帝看來似乎也有點莫名其妙——長孫觀音婢。

長孫是姓,屬於鮮卑族;觀音乃是從天竺舶來的佛教神祗;婢者,奴也;這三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名詞聯係在一起,著實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難道是長孫皇後的父親長孫晟信仰佛教,想把自己的女兒獻給觀音為奴?不過,佛家講眾生平等,怎麼會蓄奴呢?

這個奇特的名字或許成為未來史學界的一個課題,此處暫且存疑。

觀音婢十三歲的時候,嫁給了十七歲的李世民。

說起來姻緣巧合,這場婚姻竟是因為李世民的母親竇夫人的一番話而造就。奇就奇在,這番話並非竇夫人在談婚論嫁的當場,當著媒妁的麵所說,而是幼年時跟舅舅周武帝所說,因為年齡小見識大,才引出觀音婢和李世民的這段姻緣。

觀音婢的婆母娘竇氏,即李淵的夫人,是定州總管神武公竇毅與周武帝姐姐襄陽長公主的女兒。關於竇氏的誕生有許多神話傳說,但都不可信,隻是周武帝非常喜歡這個外甥女,從小就養在宮中。

竇氏的孩提時光在一個戰亂頻仍的年代中度過。當時的天下局勢,南北朝並立。北朝分裂為北周和北齊兩個帝國,另外在遼闊的蒙古草原上存在一個強悍的遊牧民族建立的大帝國——突厥汗國;南朝陳帝國占據東南一隅,做著六朝殘夢。

北周帝國和北齊帝國都想吞並對方,統一北方,但僅憑自身的力量很難實現,因此對突厥汗國極盡拉攏之能事,欲促成二對一的優勢局麵。尤其是北周帝國,幾次對北齊帝國用兵都敗北而歸,對於是否能夠與突厥汗國結成聯盟,關係著北周帝國的生死存亡。

那個時候結盟最常用的一種方式就是聯姻。兩個國家結成兒女親家,親家翁的事當然責無旁貸,伸出援手也名正言順。

正趕上突厥可汗的小女兒阿史那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突厥可汗要從北周帝國和北齊帝國中挑選一位乘龍快婿。草原那邊一宣布擇婿,北周和北齊兩個帝國就較上勁了,非要把阿史那爭到手不可,雙方展開了求婚拉鋸戰。

突厥可汗呢,是個老無賴,今天想讓北周的皇帝做女婿,睡一覺醒來後,又想認北齊的皇帝當姑爺,俗話說牆頭草兩邊倒,這位可汗就這副德性。他把自己的女兒同時許配給兩家,也不規定年限,準備著觀察幾年,看北周和北齊哪邊的實力更強一些。

這樣一拖就是五六年的光景,周武帝都有點心灰意懶了。這位草原可汗卻對自己設置的遊戲樂此不疲。五六年裏,鬧劇接二連三。先是扣下了北周的求婚使團,又截留了北齊的迎親隊伍,折騰來折騰去,終於在意興闌珊的時候,選擇周武帝作為突厥汗國的愛婿。

就像貓鼠遊戲一樣,貓把老鼠玩弄得筋疲力盡,才美滋滋的享受大餐。這裏倒不存在貓吃老鼠,但被突厥可汗吊足了胃口,周武帝得到阿史那後,心中充滿了怨氣。阿史那雖是個無辜者,卻不得不承擔他父親玩弄花招所引起的不愉快的後果。

阿史那雖然擁有傾國傾城的容貌,但周武帝卻不願意親近她。周武帝視這場曠日持久的求婚拉鋸戰為平生奇辱,恨透了突厥可汗,這個老狐狸,挑三揀四,東倒西歪,拿著我堂堂的北周皇帝當娛樂工具,哼,我決定報複你,讓你心愛的老閨女守活寡!

說到做到,周武帝的作風向來如此。可憐的突厥公主阿史那為此終日悲啼,她也恨老父親,沒事瞎折騰什麼呀,這不是拿我的幸福作兒戲嗎?雖然貴為皇後,皇帝連看都不想看一眼,忒沒麵子不說,大好的青春也白白浪費。因此抑鬱難平。

這一切,都被小竇氏女看在眼裏。也不知小小年紀哪來的如此敏銳的洞察力,她就覺得長此下去不是辦法,一旦突厥可汗知道自己女兒在北周沒好日子過,一定會惱羞成怒,兩國結怨,這對北周帝國大大的不利,糊塗的舅舅怎麼就看不出來呢?

於是她趁著周武帝舉行宴會的時機,勸舅舅說,舅舅,你可不能再冷落舅母了,舅母終日悲啼,淚人一樣,你怎麼忍心?況且現在天下尚未平定,突厥汗國國勢強盛,希望舅舅看清形勢,控製自己的怨氣,對舅母加以撫慰,這才是以天下蒼生為念,隻有在突厥人的幫助下,我們才能平北齊,滅江南,統一天下!

為什麼選擇宴會的時機,小竇氏女有自己的想法。宴會之上,百官畢集,當著他們的麵勸諫,有力度,周武帝就不會把自己的話當做小孩子話,而不往心裏去。

這番話說出,真可謂一鳥入林,百鳥壓音,全場的人都驚呆了。不光現場,恐怕目前的讀者上帝也會吃驚不小吧?這是從小孩子嘴裏說出來的話嗎?就連當時的宰相見識也不及於此,誰成想竟是一個聲音稚嫩的小女孩。真是羞煞古往今來的當官做宰的人。

周武帝聽後,驚訝不已,看看呲牙咧嘴的百官,再看看幼小可愛的外甥女,心裏又罵開了,這群廢物,一個個吃啥啥沒夠,幹啥啥不行,見識比不上一個女娃娃,阿史那嫁過來這麼長時間了,沒一個朝臣勸過我,我也沒當回事,今天小外甥女說出來,問題還挺嚴重,不能不謹慎對待。

由於小竇氏女的這番話,周武帝果然改變了對阿史那的態度。以前像陌生人一樣,現在竟能放棄前嫌,做起了快樂的夫妻。阿史那雖是突厥可汗的女兒,但脾氣秉性與他的老爹雲泥之別,百般溫柔,萬種風情,周武帝後悔冷落人家那麼長日子。阿史那對小竇氏女心懷感激,沒有她,自己這種活牌位的生涯還不知道何時是個頭呢。

突厥可汗從使者的口中得知,愛女在北周帝國事事順心,樣樣遂意,也佩服周武帝是個英雄人物,心懷寬廣,因此加強了聯盟關係,令北齊帝國十分不安。

小竇氏女的這番話所引起的連鎖反應大大超乎意料,周武帝改善與阿史那的關係不過是個開頭而已。

小竇氏女的老爹聽了這番話,樂得合不攏嘴,轉身對老婆說,老閨女要才有才,要貌有貌,不可以隨隨便便嫁人,要精心為她挑選賢婿。這話撂下不久,上門求親的人比比皆是,都是名門望族。但竇老頭不在乎,隻要才貌配得上女兒,出身品第倒在其次。

於是展開了海選,經過長達幾年的艱難淘汰賽,終於選出了竇家的超級女婿——李淵,就是後來的唐高祖。結婚後不久,竇氏生下四個男孩,依次取名為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取“建世玄元”的吉祥美意,一家六口過這平淡快樂的生活。

小竇氏女的一番話,還讓當時在場的一位無比驚詫,就是被封為平原公的長孫熾——觀音婢的伯父。他活了這把年紀從未見過有如此見地的小女孩,如果不是親見,他絕不會相信六七歲的女娃娃講起話來竟似宰輔一般,頭頭是道,深明大義。

他喃喃自語,竇老頭了不起啊,竟養出這麼如花似玉、見識一流的閨女來,將來小竇氏女長大了,也絕非庸碌婦人可比,必定也會誕生卓爾不群的孩子,到時候要是能結成婚姻,功名不可限量,富貴不可限量。

這樣的想法一直在長孫熾的心裏盤旋。李世民等四兄弟誕生後,長孫遲更加堅信自己的想法,可惜的是他的這些女兒,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沒有合適聯姻的,但這門絕佳的姻親絕不能錯過,因此就想到了弟弟長孫晟。

這位長孫晟即是長孫觀音婢的老爹。有一天,做哥哥的請弟弟喝酒,長孫熾就說,兄弟,富貴就在眼前,不可不圖啊!長孫晟不明白就問怎麼回事。長孫熾語重心長地說,那竇氏語出不凡,孩提時就震動朝野,如今嫁人生子,個個都不是等閑之輩,如今觀音婢也日漸成長,如果能與李家通婚,長孫家的前途未可限量。

長孫晟聽哥哥說得有理,但李家沒這個意思,這個事情怎麼好開口。長孫熾一看弟弟一根筋,就提醒他,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過了這村可就沒有這店了,一旦被別人家搶了先,我們家的富貴就雞飛蛋打了,這時候還講什麼規矩禮道,倒提親!

一句話點醒夢中人,長孫晟不再顧及顏麵,親自跑到李府提親。李淵夫婦爽快地答應了,一盤問歲數,二兒子李世民最合適不過,於是當場約定,觀音婢聘給李世民,成年後擇時完婚。

人們常說,一場婚姻背後都有月老牽紅線,一邊係到男的腿上,一邊係到女的腿上,縱跑到天涯海角,也要回來做夫妻。李世民和觀音婢的這場姻緣,牽紅線的卻不是月老,而是觀音婢的婆母娘竇氏,都因了她的那番話,才成就了一對千古無匹的帝王夫妻。

老公家裏的煩心事

長孫晟為女兒定下終身大事後,沒過多久即一命嗚呼。

擎天柱剛倒下沒幾天,長孫家就亂成一鍋。長孫晟前妻的兒子長孫安業露出了醜陋麵孔,為了獨霸家產家業,欲將觀音婢和她的母親哥哥趕出家門。沒有了老父撐腰,孤兒寡母受盡欺淩,最後無奈隻好投奔舅舅高士廉。

可恨的是,長孫安業怎麼就沒有伯父那樣超前的眼光,他要是知道他趕走的是未來大唐王朝的皇後和宰相,一定會找包耗子藥,結果自己的狗命。

高士廉沒有嫌棄她們母女,讓娘兒仨安頓下來,吃喝不愁。觀音婢雖然缺少了慈父的寵愛,但舅父適當的彌補了缺憾。高士廉待觀音婢像親閨女似的,吃的穿的,玩的住的,沒有一樣拘限了她。

不過再好,終究是寄人籬下,就是舅父百般疼愛,不說什麼,但保不齊下人們說三道四,零零星星地傳到觀音婢耳中,也曾哭過漫漫長夜,時間一長,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盡皆體味,心中隱隱的不住的辛酸。

幸虧舅父的愛護是出於真心,哥哥長孫無忌同樣飽嚐艱辛滋味,在母親、妹妹麵前卻能露出一副樂天派,逗引她們高興,是個有心人,要不然真不知道觀音婢怎麼捱過苦澀和憂傷的少年時光。

由於住得不遠,長孫無忌自小就跟李世民交好,可以說是發小兒。又知道李世民是未來的妹夫,較之他人更加親近。在他的聯絡下,李世民和觀音婢也有往來,但少年戀愛,偷偷摸摸的,不過是寫些卿卿我我的書信,互相吐露相思愛慕之情。

這樣魚雁傳書四五載,兩人感情加深,彼此了解,更加渴望走進對方的世界,做一對隻羨鴛鴦不羨仙的如花美眷。到了李世民十七歲,觀音婢十三歲那年,兩個人終於攜手步入婚姻殿堂——他們結婚了!

初為人婦,觀音婢嚐到了快樂之果的滋味,十分陶醉。但不順心的事也接踵而來,奸兄長孫安業直到她結婚,也未曾有挽回的心思,他不允許妹妹回娘家,害得觀音婢歸寧的時候,隻能回舅舅高士廉家,不成體統。

還有,那位見識遠大的婆母娘早在她們完婚之前就去世了,觀音婢原來想著,這位慈愛的婆婆會給她溫暖,沒想到竟成了永遠的遺憾。李淵又續娶了別人,畢竟老公不是人家親生,又免不了看他人臉色。

人生總是難免痛苦,一波接一波,直到將你打敗。幸好老公是個依靠,寬厚的肩膀足以抵消人生的種種傷心事。李世民非常懂得疼老婆,這一點在古代男權社會來講,似乎很難得。看到觀音婢的臉上掛滿愁緒,李世民就會默默地抱住她,讓她靠在肩膀上,傳遞給她溫暖和安全。

能跟這樣的老公長相廝守,未嚐不是老天對辛酸命運的一種補償,但偏偏不是這樣,新婚生活雖然甜如蜜糖,但卻不是李世民想要的。他要做大事,身著戎裝,請纓攜旅,在亂世中創下一番基業。

觀音婢拿這個酷愛冒險、迷戀軍事的老公沒有任何辦法,隻能聽之任之,她心中想,他是我最愛的人,我決不能做他的絆腳石,我要支持他的事業。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隋末煬帝失道,五洲風雲激蕩。各路反王揭竿而起,紛紛欲取而代之。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正是這蒼茫擾攘的亂世激起了李氏父子建立一番基業的雄心壯誌。

隋大業十三年夏天,李淵在太原起兵,同年十一月,攻下長安,建立唐朝,改元武德。李世民因功被封為尚書令,加爵為秦王。觀音婢也隨之成為秦王嫡妃。這些故事說起來容易,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實際上其間東擋西殺,血流漂櫓,稍走錯一步棋,就不能成今日之成果。

觀音婢對這種身份地位的提升,心有餘悸。這是老公身先士卒,不顧生死換來的。說句宿命的話,老公是大命人,福大命大造化大,能在兩軍陣前保全性命,若不然,黴星高照,後果不敢想象。觀音婢那些夜晚,不知掉過多少淚,失眠過多少次。

唐朝建立後,觀音婢覺得戎馬生涯應該結束了,誰知四方尚未平定,所謂的成功不過是萬裏長城邁開了第一步。

現在,大伯子李建成被立為太子,自古儲君不能統兵上戰場,四弟李元吉又小,征討天下的大擔子自然落到老公身上。老公身體裏充滿了激情,像個慷慨激昂的戰神似的,以天下為己任,有這樣的老公真是幸福,可刀尖上混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長安城的冬天,冷風刺骨。雪花不大,卻急匆匆地飛降,時間不大,到處都是一片銀白。寒冬臘月,要是能貓在家裏烤火讀史,那該多少?世上偏是不稱心的事情居多。

李世民從父親那裏回到秦王府,觀音婢早把火爐攏的旺旺的,親自炒的小菜,又燙了陳年的美酒。先替老公撣掃了落雪,而後夫妻兩人對飲。

觀音婢因喝了點酒,兩腮如綻開了兩朵火紅玫瑰,姹紫嫣紅,十分嫵媚。李世民既憐且愛,伸手溫柔的摩挲,極盡溫存,且說,這半年來,苦了你了!觀音婢忙用手止住老公,你在外打仗才叫辛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