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染血的沙 二(1 / 2)

翌日清晨,大漠中,黃沙連天,初升的太陽,正將積累了一夜的嚴寒,逐漸驅散。

在黃沙漫天的千裏大漠中,正有一支綿延數裏的黑色長龍,在黃色的地麵上,慢慢的向前蠕動。

等看的仔細些了,就能看見,這哪裏是什麼長龍,分明是密密麻麻數不清的人,組成的一條超長隊列。

而在這隊列的最前方,正有幾十名身著阿拉伯長袍的人,騎著高頭大馬,領路先行。

當先一人,端坐馬上,手裏提著一壺麥子酒,走幾步便往嘴裏灌一口。

他的雙手骨節粗大,皮膚就仿佛枯樹皮一般結實,馬鞍旁掛著一柄大馬士革刀,這刀鞘上鑲滿寶石,尤其刀腹位置,更有一個偌大的藍色寶石,反射著朝陽那並不刺眼的光線,卻能晃的人,睜不開眼睛來。

他的那雙深藍色的雙眸,時時刻刻都充滿著暴戾,一條刀疤橫貫整張臉龐,令人不敢走的太近,生怕稍有不慎,他就會暴起殺人。這人就是馬幫大當家,穆哈尼妹德。

而在他的身後,是三十幾名身著漆黑色阿拉伯長袍,用黑色布巾蒙住整張臉,隻有一條縫露出眼睛的黑衣騎士。他們每個人胯下的戰馬,每一匹都是強壯的很,雄峻異常,馬腿上虯結的肌肉時刻都在告訴別人,老子是好馬,老子就是千裏馬!

而在他們的馬鞍旁,這些人除了和穆哈大沙漠裏的其他人一樣配備了標準裝備——大馬士革刀之外,還有一杆特別長的長矛。這可不是一般的長矛,而是在沙漠中很少見的馬槊。

所謂馬槊,也就是在馬上使用的長矛。馬槊不比步槊,步槊隻需要一根木杆再加一個槊鋒就可以製作成功。可馬槊由於需要在馬上使用,就不可以直接采用木杆,騎兵衝鋒時,那強大無比的衝擊力會作用在敵人的身上,同時也會有相當的反作用力作用在騎兵自己的身上,而最直接的受力體,就是騎兵手中的兵器。

類似長矛這種長杆武器,雖然可以將騎兵的衝擊力發揮的淋漓盡致,但同時,對於兵器本身的質量要求也就變得極高。

還是那句話,騎兵貴!哪裏貴?哪裏都貴!而且是真他娘的狗生貴!貴到你破產也不算稀奇。

為什麼在地球上的西方戰場上,幾乎沒有出現過馬槊這種東西,而隻能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使用一次就會折斷的騎槍?除去戰爭模式本身的原因之外,價格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試問古代除了中國以外,哪個蠻夷小國的國力可以支撐起較大規模的裝備馬槊這種貴族武器呢?

所謂馬槊,不是一根木棍加個槍頭那麼簡單,而是使用一種極其富含韌性的上等木材的主幹位置,將其剝成一條條粗細均勻,最好要完全一致的篾條,再用秘製膠水,膠合而成,這種膠水,每個城邦生產的馬槊使用的都不一樣,可無論哪一種,都被奉為絕密。

隨後再把蔑條用一種特質的桐油反複浸泡。要一直泡得不再變形了,不再開裂,方才完成了第一步,而隻是單單這個侵泡的過程就需要一年的時間。第一步完成了,還需要風幹催化數月時間,然後再用那特質的膠水膠合為一握粗細。

在主幹之上纏繞麻繩,等到麻繩上的膠也幹透了,再塗上膠漆,裹上隻有精靈森林裏才特產的一種名叫“葛”的蔓草製成的布料,葛布上的膠漆幹了就再裹一層,幹了一層又馬上再裹一層,一直要裹到用刀砍上去,槊杆會發出金屬交擊之聲,非但不斷不裂而且還不能留下絲毫痕跡,如此才能算做合格。

然後去掉首尾一小段,截短到適合的長度,前裝精鋼槊首,後安紅銅槊纂。不斷調整,令兩端的重量幾乎相等,這樣才能算是製作完成。如此一來,使用者騎在馬上,才能保持槊尖向前而不費絲毫力氣。

如此製造出來的槊,可直握了借馬力衝鋒,也可揮舞起來近戰格鬥。隻是整支槊最少也需要耗時三年,並且成功率僅僅有四成,因此造價高得驚人。而且由於馬槊的槊鋒極長,極大,槊杆又極其富含韌性,訓練的時候稍有不慎就會傷到自己,由此,馬槊騎兵的訓練難度也是極大的。

就連一般的小城邦也不見得有幾杆槊,而馬幫居然還擁有一支由三十多人組成的馬槊騎兵,由此一看,馬幫即便元氣大傷,也並不弱到哪裏去。

這三十幾名黑漆漆的騎兵,在穆哈大沙漠裏,有一個別致的稱號,叫做“****騎兵”所謂“****”就是因為他們手中的長槊那三尺槊鋒比一般的長矛要巨大的多,黑漆漆的看起來如同一根毛筆,人馬具黑,煞氣衝天,所以有了這麼一個稱號。在偌大的穆哈大沙漠中,也算是有赫赫凶名,可止小兒夜啼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