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三次掃描(1 / 2)

文海的想法也許是正確的,在說出來之後也得到了旁邊參謀們的認同。不過認為正確並不代表文海就能夠為此而做什麼事情了,畢竟命令還是要執行的,現在的命令就是按照計劃在這裏搜索,畢竟這個當麵下達的命令是不能被否認的。音頻記錄每個指揮官都是人手一份的,即使命令並沒有被寫入軍隊的係統當中,但也處於生效狀態。

搜索隊伍很快傳來了最新的結果。第一輪的分析結果出來了,需要艦船進入指定位置配合探針進行第二輪掃描,以便於整體繪製星圖。

在情報裏麵有著這個地區的星圖,不過並不是詳細星圖,帝國不會允許詳細的星圖被聯盟輕易得到的,所以艦隊之前有的隻不過是公開的內容。公開的內容並不是很多,隻有恒星、行星、衛星、小行星帶的坐標,而且還有一點點誤差。這裏倒是沒有空間站,對於艦隊作戰稍微有利,要攻擊的目標要麼逃離這個星係,要麼就就留在這裏慢慢的被磨掉。

第二次掃描按照調整之後的計劃時間點開始了,超大範圍的信號發射讓整個星係變得嘈雜不堪。超多的信號源混雜在一塊幾乎達到了讓電子戰的效果,讓文海的艦載雷達都出現一些異常信號點了,仿佛周圍突然間刷新出來數千艘船一樣,極強的幹擾者艦船的信息。

這是大量的探針才能做到的,幾百個探針的掃描效果是相當驚人的。實際上也不是沒有人拿探針當成無視敵我的電子戰工具使用的,隻不過相對來說效果沒那麼好就是了。探針是沒辦法長時間使用這種功能的,而且艦載計算機也針對性的有應對能力,對於附近已經出現的目標都會保持優先跟蹤,後續出現的幹擾目標則後續顯示,保證艦載計算機的目標至少是眼前的目標,而不是脫離探測和鎖定的。

不過在探針啟用的狀態,強幹擾狀態會讓艦船無法確定新的目標,又或者以極慢的速度才能確定目標,所以一般這是在遇到困境之後,增援艦隊進場的時候才可能使用的方法,畢竟己方單位都具備相對應的識別信號,後勤艦可以進場之後趁著安全期對己方艦船進行支援工作。

當然了,時間稍微長一點的話,探針就會因為能量峰值時間過長而燒掉。探針在設計的時候就使用了一套峰值模式,隻有掃描的時候才將功率提到最高,發射強烈的掃描信號波,掃描完成之後要短暫的進行強製冷卻,需要花點時間的。而當成電子戰手段進行幹擾的話,基本上就是半分鍾就燒掉,然後再啟用一組新的探針。探針的數量沒有幾百個是不會有這種效果的,所以如果使用這種戰術的話探針的補給會很麻煩。

不過現在暫時還不用擔心這種戰術就是了,畢竟到現在為止,這個星係裏的其他船暫時還沒有發現使用戰術探針的。戰術探針的掃描半徑更大,不過精度相對於常規探針來說要低一些,所以才使用如此龐大的陣列來進行彌補。複合計算出來的結果能夠彌補低精度的問題。

第二次的掃描,由於數據比第一次純探針進行掃描的要多,所以花費了更長的時間,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