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在大多數人看來,陸傑都是一個很好運的人,連他自己也不例外。雖然在他4歲的時候母親出車禍去世了,但那時的人們比較淳樸,不像現在這樣,沒有一點兒的責任感,出事故了連停都不停,直接駕車逃逸。
當時那肇事司機是給一位大老板開車,在送老板回家路上,不料一輛大卡車逆行而來,為了躲開才不小心撞上了剛好下班準備回家的陸傑媽媽。
事故發生後,那位大老板直接先把陸媽媽送去醫院,隻是陸媽媽傷勢太重搶救無效,在送醫兩小時後就去世了。
而大老板之後給陸家一次付清賠償了50萬。
50萬,在當時百萬富翁都很少見的時候可是一筆不少的錢。因此這件事在當時的小鎮上可是引起了一陣轟動。
在辦完陸媽媽後事後,陸家親戚直接勸他們快快放寬心,振作起來,以後兩爺子好好過活。
陸爸爸在一段時間後確實振作起來。
不過在看到才4歲的陸傑一直哭著喊媽媽的樣子,怎麼也沒法像親戚們說的那樣把兒子托給保姆照顧然後自己去上班。
深思之下陸爸爸辭掉了當時還有“鐵飯碗”之稱的公務員工作,開始了在家帶孩子。
不過陸爸爸畢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他知道這並不是長久之計。不說幾十年以後隻說過幾年兒子開始上學,老師布置作文題目我的爸爸,兒子也不好寫啊!難不成真的寫我的爸爸一直在家帶我,是個“家庭煮夫”嗎?當然,當時陸爸爸也不會想到“家庭煮夫”這麼潮的詞,隻是他知道這並不是什麼榮耀的事。
畢竟沒有那個爸爸不想成為自己孩子心目中的“英雄”的。
於是陸爸爸開始了一邊帶孩子一邊關注財政、民生的生活。
別說,關注著關注著陸爸爸確實看出了什麼。當時的地方政策是鼓勵投資辦廠,以期帶動地方經濟。但畢竟m市不是省會,外來務工人口都集中在大城市裏,m市裏的勞動力明顯比不上其他地方的,所以很少會有人專門到m市辦廠,隻除了一些發財了回來建設家鄉的人。
當時m市政府是絞盡了腦汁的要把經濟建設搞好,對投資辦廠的事要求也不像現在那麼嚴格,幾乎可以說要多寬鬆有多寬鬆。
而陸爸爸早先是吃公家飯的,原先的關係網也沒斷,對這裏麵的情況了解隻會更多,不會更少。當然能看出投資辦廠的好處。要辦成的話,那就不隻是會造福鄉親,自己也會大賺一筆的。
想到了陸爸爸就放手去做。用房子向銀行抵押貸款加上陸媽媽賠償的50萬和政府的各種補助,陸爸爸把廠辦起來了。
一開始沒人看好陸爸爸的廠會賺錢,甚至還有人在說陸爸爸是個傻X,有50萬的賠款,省吃省用的一輩子不工作也行了(當時通貨還沒膨脹,大家沒想到錢會那麼不值錢了)。還貸款開什麼廠,賠了可就打水漂了。
隻有幾個厚道的說陸爸爸這是為了鄉親們好。
事實證明,陸爸爸的廠確實開起來了,而且開的很成功,實實在在的大賺了一筆。
所以陸傑雖然隻有爸爸,卻不想一般的單親家庭那樣生活艱難,隻除了在陸爸爸剛辦廠那段時間跟著陸爸爸一直東奔西走或窩在他那間辦公室,他就沒吃過苦頭。
在高考時更是考中了他們省裏的重點大學,雖說不是全國第一,但在國內也算是很不錯的大學了。
所以說,連陸傑也認為自己是在很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