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址發現以後,挖掘工作迅速開始,考古學家將特洛伊城址的文化堆積分作9層。從最下層的第一層向上到第五層屬青銅時代早期,年代約為公元前3000~前1700年,有城堡、王宮等建築,這時特洛伊已是小亞細亞地區西北部的文化中心。第六層約為公元前1700~前1250年,這是北方草原民族入主特洛伊的時期,城牆堅固,城內有許多貴族住宅。這一時期的城市毀於地震。第七層約公元前1250~前1000年,相當於特洛伊戰爭的年代,前期在文化上繼承了第六層的傳統,後期逐漸發生變化,居民大約來自歐洲。第六層和第七層均屬於青銅時代中晚期。第八層約公元前1000~前85年,第九層約公元前85~公元500年。最上麵的第八、九層,分別屬於希臘人居住時期和希臘化時期、羅馬統治時期。公元4世紀,君士坦丁堡城建立,特洛伊城逐漸湮沒。
埃及金字塔的建造之謎
埃及金字塔建於4500年前,是古埃及法老(即國王)和王後的陵墓。陵墓是用巨大石塊修砌成的方錐形建築,因形似漢字“金”字,故譯作“金字塔”。埃及迄今已發現大大小小的金字塔110多座,大多建於埃及古王朝時期。這麼多的金字塔是由誰建造的?石塊的運輸需要多少石匠?眾多的勞力又是從何而來呢?
精確的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是用巨石一塊塊壘上去的,石塊之間雖然沒有任何粘接物,卻拚合得天衣無縫,即使很薄的刀片也很難插進去。金字塔建築上的一些數據,令現代人感到十分驚奇;金字塔的四條底邊相差不到20厘米,誤差不到千分之一;錐角都是52度,這在自然界中被認為是最穩定的角。方錐體的形狀迫使沙漠風暴不得不沿塔的斜麵或棱角緩緩上升,把風的破壞力化解到最小。龐大的塔基奠定在磁力線中心,隨地球運動而運動,所承受的振幅極其微弱,長年屹立不倒。
難以想象的工程
埃及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是由260萬塊巨石堆砌的,把它們堆砌起來是一件難以想象的事情。如果每天築砌10塊巨石,那麼,完成這個建築需要700年的時間。如果每天築砌100塊巨石,完成這座建築也需要70年。古埃及人到底是怎樣快速建造金字塔的?這至今仍是一個謎。
建造金字塔的石塊每塊有數十噸重,采石場離金字塔的建造工地很遠,古埃及人是怎麼運輸的呢?傳統看法認為,古埃及人是利用滾木運輸的。這種最原始的辦法,固然能將龐大的石料運抵工地,但滾木需要大樹的樹幹才能做成,而尼羅河流域樹木稀少。在尼羅河兩岸生長最多的是棕櫚樹,但棕櫚樹幹質地鬆軟,無法充當滾木。如果從域外進口木材,則意味著古埃及人必須擁有一個龐大的船隊,渡海將木材運抵亞曆山大港後,還得逆尼羅河而上將木材轉運到開羅,從開羅裝上馬車送到工地。但4500年前的埃及人是不可能有如此龐大的船隊的。
勞力從何而來
建造如此龐大的建築,不僅需要大批建築工人,還需要很多工程師、施工員和管理員,並且需要一支有足夠威力的軍隊,他們都要吃飯、穿衣,要耗去大量農產品。據估計,支持這樣的建築工程需要5000萬人的勞力。然而即使在20世紀80年代,埃及的人口也不足5000萬,年產糧食800萬噸左右,每年還需進口300萬至400萬噸糧食。當時,埃及人口至多為200萬,如果照這樣推算,修建金字塔隻能是異想天開了。
金字塔修建的猜想
對於金字塔如何建成的有千百種說法,其中最典型的說法有:
猜測一:百萬奴隸勞作的結果。
人稱“西方史學之父”的古希臘作家希羅多德曾記載,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頭是從“阿拉伯山”(可能是西奈半島)開采來的,修飾其表麵的石灰石,是從河東的圖拉開采運來。
猜測二:地外文明的傑作
由於金字塔尚有許多難以解釋之處,所以,有人把神秘的金字塔同變幻莫測的外星人聯係起來。他們認為,在幾千年前,人類不可能有建造金字塔這樣的能力,隻有外星人才有。他們經過推算還發現,通過開羅近郊胡夫金字塔的經線把地球分成東、西兩個半球,它們的陸地麵積是相等的。這種神奇的“巧合”,大概隻有外星人才能做到。
猜測三:混凝土澆灌的結果
2000年,法國人約瑟·大衛杜維斯聲稱金字塔上的巨石是人造的。大衛杜維斯借助顯微鏡和化學分析的方法,認真研究了巨石的構造。他根據化驗結果得出這樣的結論:金字塔上的石頭是用石灰和貝殼經人工澆築混凝而成的,其方法類似今天澆灌混凝土。此外,大衛杜維斯還提出一個頗具說服力的佐證:在石頭中他發現了一縷約1英寸長的人發,唯一可能的解釋是,工人在操作時不慎將這縷頭發掉進了混凝土中,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