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20歲時,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在那段日子裏,跟他年紀相仿的年輕人都隻會遊玩,或是閱讀一些休閑的書籍,但他卻大啃金融學的書籍,並跑去翻閱各種保險業的統計資料。當時他的本錢不夠又不喜歡借錢,但是他的錢還是越賺越多。
1954年他如願以償到格雷厄姆教授的顧問公司任職,2年後他向親戚朋友集資10萬美元,成立了自己的顧問公司。該公司的資產增值30倍以後,1969年他解散公司,退還合夥人的錢,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投資上。
巴菲特從11歲就開始投資股市,曆經幾十年堅持不懈。因此,他認為,他今天之所以能靠投資理財創造出巨大財富,完全是靠近60年的歲月,慢慢地創造出來的。可見,有時隻要善於把握機會,再小的錢也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事實上,很多大企業家都是從夥計當起,很多政治家都是從小職員當起,很多將軍都是從小兵當起,很少見到一走上社會就“做大事,賺大錢”的人!所以,如果你好高騖遠,舍棄細小而直達廣大,跳過近前而直達遠方,不經過程而直奔終點,那麼,你離失敗肯定不遠,百萬富翁絕對與你無緣。
【寫給女人】
99%的人即使堅持買彩票也難中500萬,而99%的人隻要堅持積累,也能擁有一筆不小的財富。
敏銳嗅覺讓你由窮變富
大部分人的人都出生在不富裕的家庭中,品嚐了艱辛之後會急切地想跨入富人的行列。但100個這樣的人中間又往往隻有幾個能得償所願。這幾個人的共同特點就是對金錢有著敏銳的嗅覺,他們總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
什麼是金錢的嗅覺呢?它包括諸如心理的、言語的、交際的等方麵,是一種適於經濟競爭和社會競爭的綜合素質,並不限於精通一門技藝。
哈裏森來到丹佛市,住在第二大道的一套小公寓裏,他想在這裏開始創業生涯。他想盡辦法終於擠進了當地富商名流的俱樂部,結識了很多人。
1972年,丹佛市的房地產業陷入蕭條,大量的壞消息使這座城市的房地產開發商們嚴重受挫。然而在哈裏森看來,丹佛市的困境對他來說無疑是天賜良機,從前那些對他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好地皮,現在可以以較低的價格任意挑選收購了。
就在這時,哈裏森從朋友處得到一個消息:丹佛市中央鐵路公司委托維克多·米爾莉出售西岸河濱50號、40號廢棄的鐵路站場。哈裏森憑著自己敏銳的眼光和豐富的經驗判斷出:房地產蕭條是暫時性的,為此,他把自己所擁有的幾個小公司合並起來,改稱為“哈裏森集團”,以使自己更具實力。然後“哈裏森集團”以20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西岸河濱的那兩塊地皮。不久,房地產升溫,哈裏森手中的兩塊地皮漲到了700萬美元。他見價格可觀,便將地皮脫手了。
經過許多人的幫助以及自己的努力,哈裏森終於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500萬美元。此後,他開始了在美國輝煌的經商生涯。
哈裏森就是一個擁有金錢嗅覺的人,為人所不為,也能得人所不得。分析哈裏森,以及像哈裏森一樣的人,我們會發現會賺錢的人首先對金錢有執著的追求。對從事的事業有興趣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感受到無限的樂趣。熟悉數據,加強數字觀念,是賺錢的根本素質。假如你有意於經營之道,那麼平常就應熟悉數據,若臨時抱佛腳,那就為時已晚。另外心算迅速,也可以促使你迅速地作出判斷。
大學有一個女同學,溫州人,各方麵條件看起來都很一般,在同學中並不起眼。可是這個女孩喜歡吹噓自己畢業後5年內要買輛寶馬車,送給未來的老公做結婚禮物。大家都覺得她狂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