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資本原則,也就是你要積累資金用於投資。要想積累投資資本,就需要開源節流。很多人重視開源,但對節流的重要性往往會忽視。有的人總是覺得錢不夠用,而等收入增加以後,必須花錢的地方也隨之增加,結果永遠無法積累起投資的資本。因此,學會理財的第一個要點就是量入為出,積累起投資的資本。
二是複利原則,也就是要把所賺到的錢進行投資,讓錢再生錢。
大多數人往往會低估複利的收益。假設你現在有1萬元用於投資,每年的投資收益是25%。如果你是賺單利的話,3年後,你總共可以賺到7500元。如果你每年都把賺到的錢再用於投資的話,那3年後你總共就可以賺到9531元,這多賺的2031元是在這3年裏你的錢所生的錢。
從3年時間來看,複利與單利相比差額並不太大,可時間長了,差異就會非常驚人。比如上麵的例子,30年後,如果是複利最初的1萬元就會變成800多萬元,而單利的話,就隻有8萬多元。差距之大一目了然。
這兩個理財的原則其實很簡單,概括起來就是要量入為出,盡快地積累起投資的資本;盡早投資,哪怕是有限的收益率,假以時日,你就能獲得可觀的收入。
除了懂得這兩個原則,女性還必須懂得規避風險。因為女性在理財中會遇到感情用事、目標模糊、遇事不果敢的時候。像在股市中,當賺得一定利潤時不懂得適可而止,蝕本時也不懂得當機立斷,而出現這種情況往往都是因為投資者工作過忙,不能時刻留意財經消息,或對股市變化莫測的規律缺乏認識,對股市不太關心,因此在遇到股市波動時往往就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了。所以,女性在實施自己的理財投資計劃前,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細心了解自己現在的經濟狀況,包括收入水平、支出的可控製範圍,以及你希望在短期(1~2年)、中期(3~5年)或者長期(5年以上)的情況,根據可以判斷的條件,製定一個目標,一旦目標定好了,就不要更改。
然後你需要明確風險底線。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要明確當遇到損失時自己願意接受的蝕本的程度是多少,明確這個目標是為了麵對不測的風險時作出果斷的決策。
你必須對自己投資的項目了解越深越好。多留意財經信息,理智地判斷資訊及他人意見,結合自己情況做取舍。不要人雲亦雲,跟風是很危險的。
【寫給女人】
今天小心翼翼地理財,明天放心大膽地花錢。
讓錢成為會下蛋的雞
這個世界上,很多女人相信努力工作能致富,這並不是一種錯誤的想法。如果努力工作,而所得又足夠多的話,確實可以致富。但現實並非如此,很多女人工作之後才發現,“除了工資不漲,什麼都在漲”。不用說諸如汽車、房子等奢侈消費品,就是平常想添幾件名貴大衣,買幾款優質的護膚品,那價錢也足夠令許多二十幾歲的女性朋友們“囊中羞澀”了。因此也難怪羅伯特·清崎在《窮爸爸,富爸爸》裏說:窮人是為錢工作,而富人則讓錢為他工作。這意味著,沒有投資,你永遠“錢不夠花”;唯有投資,你才能“有錢,夠花”。所以,必須要讓你的錢變活,成為會下蛋的雞。
時下,炒股、買基金幾乎成為“全民運動”,全國上下,“轟轟烈烈”,“沸沸揚揚”,大有不懂炒股就別說你身在當世的趨勢。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許多二十幾歲的女性也光榮地加入了“證券投資”的行列,或者正“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下麵先讓我們看看李欣是怎樣投資的吧!
28歲的李欣可算是眾多白領女性中的投資高手了。她每月的收入有5000多元。對於自己這份不錯的收入,她製訂了詳細的理財計劃,這其中,也離不開一些理財谘詢中心對她的幫助。現在,她的投資領域相當廣泛,股票、債券都有涉足。
幾年前,她看到辦公室裏有幾位同事炒股賺了錢,於是按捺不住,也拿出1萬元去證券公司開了戶。那時候,她看到浙江中彙的價格不高,隻有9元多,於是就買了1000股。想不到的是,打這之後,該股的價格一路上揚,最終居然使她獲得了近三倍的贏利。她嚐到了錢生錢的甜頭,以後可就一發不可收拾了。現在,每天回到家,料理完家務,她都要研究一下自己製作的現金流量賬戶,以確定下一步的投資策略,她還適時地通過書籍、報紙補充投資理財的知識。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的資產也在不斷地增長著。她的理財觀念就是:“理財,就是要為將來做準備,以後孩子上學以及買房子等,都要大筆地花錢。所以,趁著現在年輕,收入高,應該早早地做好理財計劃,以後就不會有後顧之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