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拒絕憂慮(1)(1 / 3)

本章提要:如何遠離憂慮

生活在獨立的今天。

坦然麵對要發生的事情,冷靜分析。

下決心改善自己的生活。

1.改變你生命的一句話

要記住:最重要的不是去追逐遠方模糊不清的事物,而是要切實做好手邊清楚的事情。

現代臨床醫學之父、英國最有名的醫學家威廉·奧斯勒爵士在1871年的時候,還是一個對未來充滿困惑的年輕人,他為即將到來的期末考試擔心,為自己下一步該做什麼擔心,為自己在蒙特瑞綜合醫學院畢業後的出路擔心,更為自己以後的生活擔心……當時的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以後會成為一代名醫,不僅創立了後來世界聞名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還成為牛津大學醫學院的教授,並且被英王冊封為爵士。這些都是英國醫學界的學者能夠獲得的最高榮譽。威廉·奧斯勒的生平已經無法用一本短短的傳記來描述,厚厚的兩卷書共一千四百六十六頁的文字才能將他的一生記錄清楚。

是什麼力量將一個對未來充滿困惑的年輕人轉變成一個偉大的曆史人物呢?我們仍然要停留在1871年春季的某天,威廉·奧斯勒偶然間在一本書中看到這樣的話:“最重要的不是去追逐遠方模糊不清的事物,而是要切實做好手邊清楚的事情。”奧斯勒猛然間有醍醐灌頂的感覺,從此,他不再為模糊的未來擔憂,轉而認真做好今天的事情。

如果有人要說威廉·奧斯勒是個天才,那麼這個人就大錯特錯了,奧斯勒教授本人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自己隻不過就是一個平凡又普通的人。他曾經在耶魯大學發表演說,在場的耶魯學生們無不認為這個擁有四所大學教授頭銜的人應該擁有和常人不一樣的大腦,但是奧斯勒教授告訴大家,他沒有特殊的頭腦,和大家一樣都是普通人。

但是學生們不滿意他的這個回答,他們普遍認為,一個成功的人一定擁有不同常人之處,如果奧斯勒沒有特殊的智慧,那麼他也應該有自己成功的秘訣。奧斯勒隻好告訴大家自己年輕時在書上看到的那句話,他說自己從那以後,就一直“生活在獨立的今天”裏。“生活在獨立的今天”?一個新鮮的說法,大家都表示難以理解,於是奧斯勒就把自己幾個月前的經曆講給大家。

在奧斯勒的一次航海旅行中,他乘船橫渡大西洋。出於好奇他到船長的工作間去參觀,在那裏,他發現船長隻要按一個按鈕,輪船的船艙就會分隔成幾個完全獨立、又絕對防水的小船艙。作為一個整體的船艙,可以容納更多的物品和人;被分隔開的小船艙,也有自己的功用。他驚訝於輪船組織結構精密,他告訴耶魯的大學生們說,在座的任何一個人,都是比輪船高級得多的生命,以後的旅程也會比輪船更遠,所以大家都要學會把握好自己的每一個今天,學會控製自己的生活,學會“生活在獨立的今天”裏。就好像船艙一樣,每個人都要學會在自己的生活中也做一些這樣的隔斷,隔斷已經逝去的昨天,不讓自己繼續為昨日之日煩憂;隔斷尚未清晰的未來,不讓自己提前就為明日之日憂慮。大家手中確實擁有的,隻有今天。如果一個人同時將過去、未來以及今天都背負在身上,那麼他無形中就比隻對今天負責的人多承擔了兩個負擔,這會成為跨越今天最大的障礙。人們要改變自己、要成就自己,不要依靠過去,也不能寄托未來,一切都要從今天開始,效仿組織精密的船艙,把每個隔斷都放下來,從現在開始,就“生活在獨立的今天”裏。

學生們不明白,一個成功的教授怎麼能告訴他們不考慮過去、不為明天準備呢?教授當然不是這個意思,在接下來的演講中,他這樣向在場的同學解釋,相對來說,雖然今天是獨立的,但是誰都不能切斷昨天、今天以及明天的聯係,他要告訴大家的是,“生活在獨立的今天”不是片麵地強調今天,是說要認真過好今天,堅實地為明天打基礎。“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今天的基礎,就不會有明天的成就,所以大家要做的是發揮自己最大的力量、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過一個完美的今天。對明天的未雨綢繆是沒有錯的,但是如果變成杞人憂天,就大可不必了。

戰爭期間,將領果斷地作出決策是贏得戰爭的條件之一,所以人們都會用“兵貴神速”來描述取得勝利的一方。美國海軍上將厄耐斯特·金說:“軍隊中最優良的裝備,就要裝備給最優秀的士兵,然後再交給他們一些有挑戰性的作戰任務,這就是我作為指揮官能做的一切。”金繼續打了一個形象的比方:“如果在戰爭中,一艘戰船要沉沒了,我要做的不是想辦法將它打撈上來,因為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止船的下沉。我要考慮的是,失去了這艘船的戰爭如何繼續,明天的編隊中由哪艘船來接替它的位置,這個問題比捶胸頓足地看著船下沉要有用、實際得多。如果我總是想辦法挽救正在下沉的戰船,那麼我將會失去整個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