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雲就跟他講價:“以後每天曉市一散你就給我家送去兩捆,每捆八文怎麼樣?”
男孩兒自己是五文收來的,如果每天她都要兩捆,每捆八文也賺了些,就同意了,增雲給他看著這堆柴火,男孩兒背著兩捆隨著趙氏送到趙府去了。
等趙氏和那個男孩兒回來的時候,曉市早已經散了,增雲替他賣了十七捆共一百七十文,遞給男孩兒。
男孩兒要給增雲留五文,增雲說什麼都沒要,說道“你隻要保證每天能給我家送去兩捆柴火就成了,可不能因為賣給我便宜就全都賣光了而不給我送哦!”
男孩兒笑道:“哪裏,我一定堅持每天給你送去,你放心吧!”
道別後,男孩兒就將剩下的沒賣出去的柴火背回家去了。
增雲向趙氏感慨這個男孩兒倒是挺會做生意的,趙氏則不以為然,人道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麼大的孩子而且是男孩子自然會想法子賺錢養家了。
路過一條街的時候,增雲感覺趙氏瞧見一位男子楞了一下,然後趙氏低下頭趕緊拉著增雲加快腳步回家了。增雲當時隻看見那位男子像是衣衫不太整齊,剛從那條街出來,正在整理衣衫,沒有注意到自己母女二人。
回家後趙氏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增雲就問怎麼了,增雲在記憶中沒見過此人。
趙氏歎口氣道:“我看見你三叔了。”
增雲對這位三叔從來沒有印象,來到這個時代就沒見過所謂的三叔,沒想到在那條街上見到了。
增雲問趙氏:“娘,你見到三叔好像挺不高興的。”
趙氏開口就道:“沒想到你三叔真是經常逛勾欄啊!”說完看了增雲一眼,忙閉了口。
增雲覺得趙氏這句話說得奇怪,什麼叫做“真是經常逛勾欄”?記得勾欄是唱戲聽曲兒的地兒吧,自己想要去見識見識。
增雲趁著趙氏忙著給兩人納鞋底子做新鞋的時候,說自己到街上逛逛。趙氏一想也好,兩人除了張嬸子家不和別人來往,這個孩子估計很是寂寞的,就同意了。
增雲按捺不住好奇的心思來到那條街東瞧瞧西看看,以前自己也路過這裏,隻是沒仔細看過。這裏離自己家並不太遠。
增雲逛了一遍,發現這裏大部分的街道分成一個一個的小院,每個院子裏有似乎是戲台的樣子的屋子,前麵擺著座椅什麼的。另外有幾個樓閣比較華麗,都是什麼“春院”、什麼“香閣”,有幾個過於曝露的女子依窗向外張望。增雲心裏一下明白了,這些華麗的樓閣不會是青樓吧?怪不得趙氏見了三叔從這裏出來這麼局促緊張,仿佛做錯事兒的是她一樣。
這條街上當然也有其他的買賣,賣什麼吃的穿的脂粉的還有首飾珠寶的,估計這些都是做這些青樓女子、嫖客、唱戲的聽曲兒的人的買賣了。
增雲回家後也沒敢跟趙氏說她去逛那條街去了,心裏暗暗偷笑,這個時代還是真是夠可以的,可以光明正大地做這個買賣。趙氏找了個時間特意囑咐增雲:“女兒,就是剛才路過你三叔的那條街,你以後繞著點走,聽見沒?”增雲故意問道:“為什麼呀?怕在那兒遇見三叔嗎?”趙氏則隱晦地答道:“那裏不是正經女子去逛的地方。”增雲心裏暗笑,她早知道是怎麼回事了。